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1 粉丝不是越多越好 运营者通常希望粉丝越多越好,用户数越多越好。对于大平台/公司来讲确实这样,比如电商平台有足够多的商品,外面平台有足够多的美食,同时大公司也拥有足够的能力来运营。 但新媒体行业有所区别,很难让所有人都依赖一个公众号,比如仅仅新闻领域,就可以分成生活新闻、娱乐新闻、农业新闻、科技新闻、教育新闻等几十种类型。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是有范围的,有领域,是标签化的。所以一个公众号,只需要满足小部分的人群就行,而且也只能解决小部分人的需求。 大白话叫做,讨好你想讨好的那群人。 这里面会涉及到供需关系,作为运营者只能提供到某种体量的信息给用户,超出这个体量就不在运营者的掌控范围内了。 互联网公司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通常是拆分公司、拆分项目、独立运作等,比如域名地址不一样,运营不同的APP等。 新媒体公司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运作多个公众号,孵化小号等。例如在昨天的文章《青年大院被屏蔽,新闻实验室被封,这些新规你造吗?》中我就提及,青年大院旗下的多个公众号,观点完全相反,就是切入了不同的用户群体。 粉丝不需要多,精准,活跃就好。 2 不做无效的涨粉 WIFI涨粉、体重秤涨粉等价格现在低到一个粉丝一元钱。 很多人跟我抱怨,做WIFI涨粉,粉丝数虽然上来了,但是阅读量一点也没提升。因为WIFI带来的都是死粉,例如花了1万元涨了1万粉丝,阅读量没涨,那这一万块实际上就打水漂了。 那么,是因为粉丝质量差吗? 并不是。 粉丝是用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有的经常打开,有的很少打开。人本身没有任何问题,还是因为公众号和粉丝供需不匹配。 用户质量差的立论是不成立的,只是因为产品基因导致运营者认为产品用户质量差。 3 转化率比阅读量更重要 ● 阅读量高可以弥补转化率低的不足 ● 转化率高可以弥补阅读量低的不足 阅读量和转化率缺一不可,但最终决定结果的是用户买单数量,决定权属于转化率。 4 关注付费转化率 相同粉丝数量的帐号,公众号的交易价格、广告价格等秒杀了微博号、头条号、抖音号,原因就取决于粉丝付费率。 例如微博发一条广告,即便有100W阅读,但买单数量只有几十个;抖音一条视频100W播放,买单数量只有几十个,这种价值就很低。 一篇文章几千人阅读,但如果买单数量有几十个,这事情就值得做下去了。 5 撬动力 ● 可以撬动多少用户来做一件事情 比如10万粉丝的公众号,卖100元的商品,有1000人购买。 ● 可以撬动用户来做一件多大的事情 比如10万粉丝的公众号,卖1万元的商品,有10个人购买。 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运营方式有所区别不一样,一种是2C销售,一种是2B服务。 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是让1000个人付100元容易?还是让10个人付1万元容易?不可能站着就把两种钱都挣了,很多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6 天花板 用户在一段时间内在一个领域里投入的钱是固定的。每个市场,每年大家能消费多少钱,都能算出来,算出来的数字就是天花板。 假设你在卖书的,小明每年会花1万元买书。其中有5000元被当当网给赚掉了,那小明只剩下5000元可以给你赚了。如果你不尽快赚走这5000元,很快就会被别人赚掉。
7 焦虑感 给用户制造焦虑后,可以在用户身上赚更多的钱。 例如本来小明花1万元买书,能获得价值1万元的知识。 但你告诉小明: ● 现在花1万元买书,只能获得价值5000元的知识 ● 过去能解决1万个问题,现在只能解决5000个问题 ● 大家都花2万元买书了,还只花1万元,落后就要挨打 一旦小明信服了这些说法,出现焦虑感,就可能投入更多的钱买书了。 例如房地产、保险财产、医疗健康等围绕个人生活的行业,比较适合制造焦虑,让用户提前为危机买单。 8 复购率 卖给用户复购率高的商品。 一台5000元的电脑可以用四年,通常大家不会每年都换电脑,只有到寿命结束的时候,才会换新电脑。 但一部5000元的手机,撑死了用两年,因为更新换代速度特别快,很多人每年换一部。那么手机比电脑的复购率就高多了,所以过去几年,科技公司一股脑儿在造手机。 例如一门课程,一个用户买了之后就不会再次购买。而一包纸巾,作为消耗品,买完之后觉得不错会继续买。 作为新媒体从业者,思考一下哪些商品的复购率高,利润也高?这种事情就值得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