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人类对于金句的追求,可谓与生俱来。 每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行走江湖,必有一句金句傍身,比如吴签的“Word很大……”(不是)。 比如迎面走来的撕葱:「 我交朋友不在乎他有钱没钱,反正都没我有钱」,一个财大气粗、不拘小节的富二代形象立马就浮现了……直到最近才崩塌。 很多人对金句的理解就是深刻有趣,其实绝非这么简单,金句不单有极强的传播力和说服力,而且还能立人设,一句话就能框定一个人的形象。 比如前日本首富,阿里巴巴的大股东孙正义,他的公司软银(Soft Bank 简称SB),主营业务是风险投资(VC)。 有一类创业者,专门为骗取孙正义的投资而创业,商业模式即不To B也不To C,而是To SB VC,所以近年来孙正义亏了不少钱,发际线也一天天后移,惨遭推特网友的调侃。 对此,孙正义的回复堪称金句典范:「 不是发际线在后退,而是我在前进」。 一句话展现了孙正义的自信坦然和幽默,这条推特被4.4万人转发,2.6万人点赞,让很多人对他路转粉。 这就是文案的价值。 为什么一个产品总需要一句广告语,一个主打卖点总要配一句文案,就是为了给它们立起「人设」,让喜欢或者需要的人,更容易发现它。 一个金句的诞生,常常需要独到的洞见,强大的主张,深刻的道理。 如果以上都无,那么加入一点小技巧,也能让普通的一句话变得很有“金句感”。 一、反差法 「反差法」堪称金句秘籍中的《葵花宝典》,我们耳熟能详的金句里,80%都逃不出这个法则。 例如,从小我们就被老师和家长教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的第一句话: 「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只要谈到婚姻,总少不了钱钟书的这句:「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只要谈到生死,总少不了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些句子通过前后对比反差,让受众在比较中自己分清好坏,辨别轻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所以更容易成为「金句」。 如果对比反差之外还能押韵,那么效果更佳:
除了对比反差之外,刻意营造句子的反差感,也可以使之具有「金句感」。 这类金句,首推蓝翔技校的校长荣兰祥,堪称金句界的“挖掘机”,找两句感受一下:
这个技巧在文案里叫制造“反差感”,在脱口秀里叫“预期违背”。 1. 广告文案
2. 脱口秀段子
3. 相声包袱
甚至在剧本创作中,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技巧。 东东枪说王朔给编剧做指导时提到:所有情节都在俗套的基础上反过来想想。一个女孩跟俩男人纠缠不清,一个阔老头儿,一个穷小子。谁说那穷小子就必须是好人,阔老头儿一定油腻讨厌? 反过来试试。 二、重复+变化 重复的东西让人感到熟悉,有安全感,却让人乏味;变化的东西让人有新鲜感,却充满陌生。 如果把「重复」和「变化」合二为一,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所谓熟悉又新鲜,金句吊炸天。 例如前后的开头,中间或结尾部分重复,在其他部分变化,就可以批量地产生金句。 1. 开头重复
另外各种排比句也属于这个范畴,例如金句密集的《后浪》。 2. 中间重复
3. 结尾重复
「重复+变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形态: 4. 顶真
5. 回文
词句的拆解重构:
另外,如果能把「重复+变化」和「对比反差」结合,则效果更佳:
三、下定论 英国之所以能赢下二战,一半靠的是枪炮,另一半靠的可能就是丘吉尔的嘴炮。 丘吉尔向来以敢说闻名,因为要说的实在太多,于是他写了一本360万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最后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书里面不乏各种金句:
丘吉尔用事实证明,只要你敢于下定论,总是能蹦出几句金句的。 这种「下定论」式的金句,最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加入强有力的“大词”,另一种就是颠覆认知。 1.强有力的结论:在语句中加入“大词”。 例如,周总理十几岁时就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伯克的名言:时间是伟大的导师。 柯罗连科:生活就是战斗。 还有丘吉尔的:我打仗就是保卫人民罢免我的权力。 2. 反常规的结论:常见句式「否定+肯定」
佟遥的漫画《王牌御史》中有一句金句:“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虽然是金句,但并不完全对。套路是近路,一时的套路,自然可以产生速效,但它是不走心的,而文案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套路有效却难长效,最终打动人心的,永远还是真情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