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无用论VS种草有用论,孰是孰非? - 91运营网
91运营VIP会员全新升级,尊享多项权益, 点击查看 >
X

种草无用论VS种草有用论,孰是孰非?

发布者: 91运营  1774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种草无用论VS种草有用论,孰是孰非?

创新的本质是非共识。

太多时候我们只顾着赶路,而忘记为什么要出发?因为前辈就是这么干的,因为同行就是这么干的,所以我们也要这么干,这是思维懒惰的惯性认知。

因为迷信权威,以成功结果倒推成功的方法论,要么是陷入无趣的自证浑然不知,要么是忽略背景与大前提的自我意淫。

所谓的行业方法论已经成为束缚创新和限制发展的紧箍咒,过往的成功未来必将对你有所束缚。营销这件事上,所有的玩法在行业非共识之前是价值洼地,一旦行业达成共识,就会变为溢价高地或踩坑雷区。

我在《爆量》书中写道:当下所有的内容从业者都应该具备“竞价广告思维”。营销亦是如此。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在调控所有的合作价格,万物的背后都是竞价比拼,只不过有些竞价靠看得见的算法,有些竞价靠看不见的系统。

知其然更应该知其所以然,按图索骥切莫循规蹈矩。

01
种草到底有没有用?

5A模型是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概念,分别对应Aware(A1了解)、Appeal(A2吸引)、Ask(A3问询)、Act(A4行动)、Advocate(A5拥护)。

科特勒的5A模型是真空状态下,理想化结果的消费者决策链路理论模型,抖音是基于用户互动行为的数据,把不同用户的互动行为指标做好规则标准,当用户完成了某些规定指标后,则成为品牌的A1-A5人群资产。

也就是说,所有的规定都是平台根据算法制定的理想化结果,基本思路没有问题,但是因为“内容属性”的附加,就会存在黑洞现象。

举个例子,我看完了痞幼的某期星图商单视频,根据A3人群的定义,我符合规则标准,被归属到该品牌的A3人群,但实际上我连这个品牌名都没有记住,因为吸引我的是痞幼的内容,我对她推荐的品牌并不感兴趣,更不是它的A3人群。

因为“内容变量”的存在,所以人群资产的纯粹度就会大打折扣。

但是反过来想想呢?假如痞幼的这期种草不是单纯的品牌露出,而是产品作为她本期视频的关键性道具,且匹配了消费场景或使用场景,不是无趣的大段硬广台词,而是真切有效的安利推荐。

这样积累的品牌A3人群资产,会不会更好回收呢?

所以核心不在于方法论的套用,而是知其所以然背后的原理,种草需要强附着力的内容策略,跳出数据的虚假繁荣,回归本质找到关键点。

目的不同打法不同,需求不同策略不同。

我们刚才阐述种草逻辑是种A3,为了确保A3的有效性,所以需要强附着力的种草内容策略,但是如果我种草的目的压根不是种A3呢?

找达人的另一层目的是为了“人群破圈”,本来这波用户这波辈子都刷不到我的竞价广告,因为观看了达人的视频,被打上品牌人群标签,成为了品牌的目标价值人群,进而后续在算法的推荐下,可以刷到品牌的竞价广告。

如果是上述目的,所以CPM的考核方式又好像无比正确,所以目的不同打法不同,阶段不同打法也不同。

272 种草无用论VS种草有用论,孰是孰非?

02
种草的目的划分? 

市面上充斥着两种声音:一种是A3有用论,另一种是A3无用论。

认为A3有用论的玩家多为美妆、护肤、3C、等高客单类目,产品的特点:决策成本较高,转化周期较长,自营内容教育用户转化成本较高。

A3无用论的玩家多聚焦在大快消类目,大家的普遍体感是A3没有用。

确实如此,低决策成本,短周期即可转化的商品,不需要蓄力自己的A3人群,更高效率的方式当然是触达即转化,曝光即收割。

当增长遇到瓶颈时,我们需要换个视角看问题,种草是个大词,A3从来不是种草的唯一标准,种草还有很多其他目的。

我们把种草分为以下目的:

A.借力达人做人群破圈 B.借达人增强信任背书

C.提高整体营销渗透率 D.提供爆款高转化脚本

E.提供高消耗跑量素材 F. 洗达人的粉丝强收割

等等等…….

282 种草无用论VS种草有用论,孰是孰非?

 

A.借力达人做人群破圈

人群破圈适用于一切增长瓶颈的玩家,消费者的触点不同,兴趣行为不同,千川的触点是很单一的,只能触达已被触达的目标价值人群。

抖音内容流量池与广告流量的重合度仅为19.4%,很多时候做人群破圈,不是为了做种草,而是让那些这辈子都刷到品牌竞价广告的用户,因为被打上标签而能刷到品牌的竞价广告。

从这个角度而言,所有的打品团队都是头部品牌的蛀虫,他们在收割头部品牌教育出来的类目人群,在“偷草”,所有不用种即可收。当品牌反应过来时候,做好防守亡羊补牢,营销预算贡献给自己而不是贡献给类目,跑马圈地会越牢靠。

B.借达人增强信任背书

营销的本质是建立价值共识,只不过需要衡量价值共识建立的难度与效率问题。

借达人增强信任背书,借达人的脸来跑信息流投放,高效收割,已被验证过的爆款文案叠加达人的脸,所以转化率会不一样,收割效率完全不同。
提高信任本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转化率,拉升CVR值,从而在同样点击率的情况下,拉高ECPM排名,提升消耗量级。

但是要判断,同样的预算下,达人的信任背书更有效?还是同样预算下的二三线明星短期代言更有效?

C.提高整体营销渗透率

坦率地讲,即便是种草预算完全浪费掉,对品牌有没有效?

答案依旧是有效。

在抖音所有的营销动作,还有一个潜在目的是“提高营销渗透率”,以千川为代表的竞价广告人群的精准度是营销渗透率为代价的。

投放营销工具不同,人群的触点不同,没有千川购买习惯的用户,可能一周都刷到不到几条千川广告,触达的这波人群的方式可能是开屏、达人专场、feedslive、挑战赛亦或是海量UGC内容。

与人群破圈目的相似,触达往期投放触达不到的人群,提高营销渗透率,辅助千川竞价广告可以跑的更好,让系统算法推荐可以探索到更多目标用户种子人群。

D.提供爆款高转化脚本

E.提供高消耗跑量素材

另外,提供高消耗跑量素材,这个逻辑是最自洽,优质的内容不仅是种草,一定也可以兼顾转化,很多时候roi是内容的照妖镜。

品牌支付达人的星图费,不只是达人账号自带的流量的采买,还有采买达人的内容创作能力,抖音就是一句话一个亿的生意,达人也是品牌爆款内容模版的生产地。

群体智慧大于个体智慧,品牌与达人的合作底层就是在借用平台的群体智慧,达人是被平台筛选出的结果,每个达人约等于一个内容工作室,说白了就是内容外包服务商。

所以达人的选号第一标准一定是“内容能力”,要么产出优质的内容,要么同预算下可以拿到更多的曝光,更低的CPM。

优质内容制造机or流量便宜化途径。

F. 洗达人的粉丝强收割

粉丝经济,很好理解,越是强人设的达人粘性越好。

03

策略先于执行 

不要做原教旨主义信徒,请对理论保持质疑。

科特勒的5A理论本身就是理想型结果,抖音的5A又受内容变量的影响,而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即便是理论理性模型,模型又分为以下几种,所以理论仅作参考,不能死死对应。
291 种草无用论VS种草有用论,孰是孰非?

(科特勒5A模型不同转化方式)

回归第一性原理,搞明白自己产品为什么要种草,种草的目的对应哪个组合,先制定策略再去执行,才会有效,策略先于执行。

黑牛在《强内容策略对抗抖音内卷》一文中提到,效果广告已经进入内容策略时代,当下媒介的革新变化,企业必须要找到流量以外的“附加值”,这个附加值就是心智标签。

心智标签不是营销重投入的时候才去做,而是每一次对外的发声,都应该强调提及想要占领用户心智的一句话或标签。

这句心智标签应该是所有达人、千川、UGC各个渠道发声必须要提及,这样才能拿到流量以外的附加值。只要对外发声,都应该提及心智标签,要利用好流量的附加值。

抖音所有品牌广告预算投入的本质,要么为了提高营销渗透率,要么提高转化率,竞价广告投放的消耗量级取决于营销渗透率的高低。

营销渗透率越高,越有助于系统探索到更多目标价值人群,所谓的人群资产其实都是为了培养符合算法语境的目标价值人群。

我们看过太多新锐不种草一样也可以疯狂收割,成功原因多数是类目的选择,产品的功效选择,用户认可的并不是品牌,而是这个产品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功效要解决的人群有多大,则代表了这个产品的目标价值人群就有多大。

另外一部分是在“偷草”,同类目下在偷品牌种草的“类目词的草”,头部品牌教育市场,白牌新锐尾随收割,在薅头部的羊毛。

所有的投放工具都只是工具而已,没什么玄学,也没什么故作高深,所有营销案例的成功不是工具的选择成功,而是驾驭工具的思路和策略。

所有理论和打法,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相对的靠谱。

擂台赛上,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招式和进攻技巧都是螳臂当车,花圈秀腿。营销也是一样,在充足的预算下,所有的技巧和策略都是花拳绣腿,饱和式投放无需技巧策略。

预算充沛,不需要考虑哪个达人更好,直接拉满通投,全铺全砸全买断,主打一个暴雨式营销,歇斯底里地种草,就是一个豪气。

但是有限的预算下,想把钱花在刀刃上就必须考虑价值和产出,需要“急功近利”,需要“结果指标”。

心智策略很重要,内容策略很重要,目的策略也很重要。如果上半场抖音品牌营销靠的是流量洼地和平台红利,那么下半场才是品牌营销大施拳脚的阵地!

谨记市场永远奖励创新的非共识,共勉。


勾搭小编微信号yunyingba,加入91运营官方社群,会运营的人都在这里了

加入vip会员
分享到:


扫码加入91运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