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探索版不好用的原因找到了 - 91运营网
91运营VIP会员全新升级,尊享多项权益, 点击查看 >
X

Kimi探索版不好用的原因找到了

发布者: 91运营  1642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Kimi探索版不好用的原因找到了

有个AI新闻想必你也看到了:

Kimi探索版在PC端悄悄上线。一次可以搜索500个网页,拥有强大的AI自主搜索能力,还能模拟人类的推理,把复杂的问题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搜索。

另外,它还能用数学模型和编程来处理、分析数据,不断优化结果,给出更全面、更准确的答案。

如果你还没有体验,可以在对话框输入“/”,然后按Enter回车键,或者打开输入框左下角的“探索版”开关,即可使用。

有朋友体验后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5次机会明显不够用。这点不用担心,我从Kimi团队了解到,今天已经全面开放,也就是说,现在大家都可以使用。

第二个问题,有人觉得跟之前的版本差不多,回答问题还是不够清晰,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你对它的能力还不够了解。

01

如果你问Kimi探索版有什么能力?它会告诉你六个点:

自主搜索、高效搜索、多级问题分解、自我反思、多语言支持和互动,这些听起来有点抽象,不过要记住,前四个最重要,因为每个点背后都包含了很多信息。

所谓自主搜索,就是像人一样主动去找信息。

比如我问:2024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企业里,哪些公司总部在北京?

如果是人来做,用传统搜索引擎或者AI,可能要分两步:第一步,找到2024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的名单;第二步,查看公司的总部在哪,然后再汇总。这就是问题拆解、分析、汇总的过程。

而Kimi的自主搜索,就是把原本人要做的三步自动化。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明白它能像人一样推理、分析复杂问题,并且执行深入搜索的能力了。

那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对搜索结果不满意呢?我调研了一下,绝大部分人提出的问题不够清晰,简单讲,各环节中存在模棱两可的状态。

比如说,这个问题:

我想知道折叠手机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销售情况,以及市场占有率怎么样?”直接把问题给Kimi,它肯定无法给出准确答案。

因为,我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段、也没有明确需要的数据类型,甚至也没有说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有哪些,如此下来结果肯定不满意。

再例如,昨天朋友提的问题:他说:

想生成一套完整的品牌或商品行业分类,按照”一级、二级、三级”的方式进行展示。他希望先生成一级行业,再逐步生成二级和三级行业类目,尽可能涵盖所有类别。

你能看出问题在哪吗?

一,品牌太多,没有明确要聚焦哪些品牌。二,品牌和商品行业类别混在一起,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按照一级、二级、三级行业的逻辑,缺乏具体的行业定义,导致描述不够清晰,这样一来,结果自然就不理想。

所以,尽管在某些方面AI比人聪明,但我们不能提问太笼统,否则AI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还有一点是,当我们打开一个聊天界面时,代表开启了一次全新的对话。新对话意味着没有任何上下文,一个完全空白的状态,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而你用几十个字描述问题让它完全理解,这绝对不可能。

02

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我总结了两点:

一,把问题拆得足够细,细到每个信息都有明确的定义和范围。什么是明确的定义和范围?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信息都要具体、清楚,没有模糊的地方。

比如说:

如果我想知道瑞幸咖啡2024年上半年财报的数据,问:营收是多少?净利润是多少?营销费用占比多少?你可以帮我做个表格。这样,Kimi探索版肯定能搞定,因为问题里每个信息都很明确,没有废话。

第二,要能接受多轮对话,并且能微调问题。

这个方法更适合在一开始你还不确定具体想要什么,只是有个大概方向,想慢慢探索答案的情况。通过一步步提问,慢慢找到真正想要的东西。

举个例子:

我平时看很多不同类型的书和文章,涉及心理学、哲学、系统理论,甚至品牌营销。

有时候看到一个例子或者研究,不完全明白其中的概念,也就是说,我知道一些细节,但对整体不清楚。

这时怎么办?我会对Kimi探索版说: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有个自媒体作者提到一个案例,有个人想研究如何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他做了很多尝试,比如跟工人聊天、改善工厂的灯光和工作环境,看看这些变化是否有帮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作为管理者,具备倾听意识,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生产力。

我要你帮我找找这个例子,在历史中或心理学中有没有具体的研究?最好和学术相关,以及谁提出的?

这时,Kimi探索版会根据诉求去搜索,最后它说,该理论是最著名的「霍桑实验」,是由哈佛大学教授乔治·梅奥(George Elton Mayo)领导,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兴起,强调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261 Kimi探索版不好用的原因找到了

 

图释:我通过一个例子探索出概念和研究

你看,一开始我的问题比较模糊,通过几轮交流和逐步澄清,最后得到了准确的答案。

得到结论后,我还可以进一步要求,比如说:

我要最近两年关于霍桑实验的研究,最好是心理学领域的,能帮我找找吗?这样,从一个模糊的例子到了解概念,再到深入找到学术资料,整个过程就变得越来越清晰了。

03

读懂这个过程,就能明白Kimi探索版另一个功能——高效搜索。什么是高效搜索?

简单来说,不用你自己费力查找,它会根据你之前的问题,自动分析需要的内容,一次性搜索几十个关键词,浏览几百个网页,收集大量信息,最后给出一个综合的答案。

不过,要让它实现高效搜索并不简单。比如你问:“帮我查一下小米SU7的中控屏体验如何?”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包含了显性和隐性的需求。

所谓显性诉求,即,我侧重想知道的外部表现,类似于中控屏的用户体验、流畅度、响应速度等。而隐性诉求呢?可能是你想知道中控屏的新功能,比如智能语音控制和触摸灵敏度的用户反馈。

如果没说清楚细节,Kimi探索版会浅尝辄止。

它可能会展示7个方面的信息,像是屏幕硬件、车机系统、互联体验、实体按键等,看起来很全面,但信息不一定有用。

那么,准确的做法是什么?有两步:

第一步,先把问题说得更具体。得搞清楚自己到底想知道什么,这样AI才能更好理解你的需求。

比如:我想知道用户在使用小米SU7时,抖音用户或一些博主们,对中控屏的流畅度评价?这样描述清楚后,AI会顺着我的思路去找答案。

不过要注意,Kimi的结论可能不是你想要的完全答案,因为它的高效搜索是通过浏览几百个网页得出的,信息虽然很多,但不一定都符合你的需求。

怎么办呢?

第二步,在它展示的结果中,再次提问。比如,问它有没有关于智能语音控制和触摸灵敏度的具体反馈。这样,得到的答案会更接近你真正想要的。

所以,高效搜索和得到结论是两回事。Kimi探索版的本质是帮助你快速找到大量信息,而最终这些信息是否解决了你的问题,还需要你自己去筛选和判断。

04

说到这里,可以想想: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AI来得出结论?或者说,AI提供什么样的结论才是真正需要的?

我总结了下,高频次有四个维度:

  • 统计类
  • 日常类
  • 新闻类
  • 探索类

什么是统计类呢?简单来说,用Kimi探索版来找学术论文、统计数据或者历史文献。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呈现,立刻用于我的研究项目。

我发现,现在Kimi检索能力确实很强。以前它只能给你网页链接,现在它可以在网页中引用具体内容。你只要点击“引用”符号,就能直接定位到每一行的文字。

日常类,相对好理解。类似算数、家庭理财、购物比较、或者说小贴士。

前几天,我导出了个人微信里上半年的支出情况。然后我说,这个Excel表格是截止到10月份的消费情况,现在已经按消费大类整理好了我想知道日常开销中,哪个部分占比最大?餐饮和购物的消费占比是多少?

Kimi帮我算了下,说每个月吃饭大概花了XX元,饮料花费是多少。而购物次数不多,上半年才X次,每次平均花了多少钱。

结果让我很意外,本以为自己爱购物,实际上花得不多,吃得也不多,反倒是喝咖啡和饮料的花费占了不少。

新闻类需求,我用的比较多。

我会查一个事件的最新进展,搜集背景资料和数据。个人觉得这很重要,因为每个事件出来后,都会有各种不同的解读,这让我很难弄清楚最初的信息来源。

最有价值的,还是探索类。什么是探索?Perplexity的创始人曾说过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叫:Where Knowledge Begins。
什么意思呢?

知识是一个起点。当我们开始寻找信息或学习新事物时,代表我们开启了探索,激发了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会不断推动我们去寻找更多的内容。

无论如何,我都认为用AI搜索得出的结论,只是个开始,这也许是Kimi为什么这次升级,叫探索版的原因之一。

所以,要用好Kimi探索版,有三点:

一,你的问题要足够清楚,每个环节不能模糊不清,这样它才能给你明确的答案;二,结论本身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不断引导它,帮你高效地找到你想要的知识。

三,千万不要提问时模糊不清,还期待AI能给你一个完整的答案。这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不嚼直接吞下去,根本没尝出味道。更何况,AI现在达不到这么高的水平。

总结

提问,是最难的。

毕竟精准提出问题,答案找到了一半;希望你能在AI时代,练就一个提出好问题,并用AI辅助解决问题的能力。


勾搭小编微信号yunyingba,加入91运营官方社群,会运营的人都在这里了

加入vip会员
分享到:


扫码加入91运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