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赋能小红书,卖出2000单数字产品,我是怎么做的? - 91运营网
91运营VIP会员全新升级,尊享多项权益, 点击查看 >
X

DeepSeek赋能小红书,卖出2000单数字产品,我是怎么做的?

发布者: 91运营  1721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72 DeepSeek赋能小红书,卖出2000单数字产品,我是怎么做的?

 

大家好,我是Luke,去年开始做数字产品,在去年一整年,大概卖了将近2000单的数字产品。

我想,我能代表一批人,和我一样相对普通的非精英群体,到底该如何去在互联网赚到一些非职场价值体系下的钱?

 

Part 1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数字产品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你必须要专业,最好成为一个行业专家,有一大批粉丝,你才能做所谓的知识付费,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只需要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付费需求】即可。

也就是说你只需要比一部分人懂、擅长某些知识,同时你能够找到他们,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可以了。

当然,你可以以行业专家的方向督促自己进步,这能够帮助你成长。

首先,你需要找到一个非常非常细分的需求,同时你在这个非常非常细分的需求内是一个很专业的人。

其次,你需要学会构建产品和销售。

那么,我们要定义什么是数字产品。

很多人觉得产品就是课程,但是不适合个体,因为对于大多数个体来说,没有办法和资源,也没有精力和passion建立一份课程。

而数字产品的最小单位可以是简历模板,30天菜谱,甚至也可以是一篇外文文献的翻译稿。

整体来说,不要担心你所设计的数字产品小,因为在整个简中社交媒体的容量足够大,需求五花八门,所以任何细分、小众的需求都可以找到基数足够大的受众。

 

Part 2

卖什么数字产品?

 

一  挖掘自身经验

到底要卖什么数字产品?第一件事就是要盘资源、找定位。

数字产品的开发第一步并不是去模仿和找对标,而是要认认真真的去做自我复盘,只要能找到自身优势,起号才不是难事。

你是否完成过一些成就,完成这个成就的过程中,经历了挫折和失败,虽然过程曲折,但是你最终战胜了自己,并且有足够丰富的表达欲去表达这件事,以及这个经验很利他。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对你来讲是隐藏的内容金矿,而这个问题得关键在于这个经验是否利他,将你的知识残片变为他人的生存刚需。

举个例子,以宝妈群体为例: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当妈妈,他们没有经验,而如果你有过往的经验就可以成为他人的生存刚需,你只需要把这些经验封装起来就可以。

真正的竞争优势往往藏在三类特殊资源中,未被量化的生活算法,跨纬度的认知嫁接力,痛苦经历的解决方案库。

小红书有一个宝妈的虚拟产品就是敏宝辅食表,售价36.9元,卖出去了800多份。

同时,这位宝妈的店铺还有《牛奶蛋白脱敏手册》卖出去100多份,还有牛奶蛋白过敏1对1咨询,卖出去185份。

 

711 DeepSeek赋能小红书,卖出2000单数字产品,我是怎么做的?
总体来说,针对过敏宝宝这个细分场景,开发了很多虚拟产品,并且销量都还不错。

所以,对于宝妈来讲,需要刻意的去观察和留存养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  学习他人经验

 

到了这里,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问题,我没有足够丰富的经历怎么办?

学会吸收他人经验,快速让自己成长起来成为专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各种群,比如公众号的粉丝群,各个大V的群,专业的宝妈交流群,育儿交流群等等。

去看看他们在谈论什么,焦虑什么,有什么问题,他们的提问,就是你制作虚拟产品最好的养料。 

其次,去看小红书,特别是要看那种求助帖、评论回答多的问答帖,以及那些高赞的评论,都是你需要关注的问题。 

职场方向:

如果你想做职场相关方向,因为职场场景比较泛,最好的定位一定是垂直行业+你个人优势/积累的放大。

首先,我来讲讲积累。每个行业,每个工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以及相关的资源文件,比如就广告营销行业来讲,就有各种方案模板、工作用到的表格,以及行业报告等。

之前看到有的博主,粉丝不高,但是卖活动策划用的表格,总计就卖出去500多份,还有的博主卖方案模板,行业报告等等。

这就是资源型虚拟商品。

你必须要刻意对各种文件进行留存,并且场景要丰富多元,把这类产品匹配到一个场景,比如活动策划场景下用到的表格。

年终总结场景下用到的汇报模板,比如蛇年营销用到的全部素材PSD等等。

一定一定要落地到具体的场景下,才有下单的理由。

如果你给了一堆资料,但是没有办法唤醒消费者的场景记忆,那么也很难销售成功。

第二类虚拟产品是对自己经验的封装。这个经验不一定要非常全,但是一定要非常精准,能够解决消费者具体的某一个问题。

比如我曾经就制作过一个虚拟产品,是我用3天时间写的一个广告人作品集的制作思路,它是我关于广告人如何做作品集的经验封装,在小红书也卖出去300多份。

和上个案例提到的宝妈案例一样,只是把你过往经历的某个切面经验进行总结,它字数刻意不用太多,但是必须要精准,能够解决消费者的问题。

 

Part 3

数字产品是一个体系

 

建立壁垒

 

一开始我有一个误区,我总认为卖数字产品只需要解决流量端和产品端的问题。

但是其实在这种生意模式下,你只是做了一次性生意,也就是说你辛辛苦苦做了很多内容,只完成了一次转化,没有从单个消费者的完整生命周期考虑问题。

不要做产品生意,而是要做人群生意。有复购的生意,才是好生意。 

那么,该如何理解数字产品是个体系呢?数字产品是包括产品+社群+社区留存。

就拿我的小红书专栏举例,一开始我并没有打算建立社群,但是后续我发现,绝大多数付费读者都问我有没有社群,然后我就建立了一个社群,这是我数字产品体系的1.0:专栏+社群。

后来,我在宣传这个专栏的时候,直接把社群转化为卖点,告诉潜在的用户,我不仅有专栏,而且还有社群。

这种策略带来了明显的转化,很多用户喜欢社群,所以它买的是社群门票。 

另外,社群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供很多一手、超前的信息和观察洞察,不断的交流碰撞很容易有新的启发,就小红书引流来看,群里就贡献了十多种有用的引流策略。

当然,这取决于你要有足够强的流量能力以及产品能力要扎实,否则后续没有流量很麻烦。

后续我又发现一个问题,小红书的行业资料很多,特别是行业月报,每个月都会发布,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渠道在哪里,甚至有很多人都甚至去买这些报告,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我在社群建立没多久,就建了一个知识库,用来更新小红书的资料,包括热门笔记、行业动态、小红书报告、官方课件等。

后续我也加入了一些我的公开分享内容;目前这个知识库也成为了我推广专栏的一个渠道,每天都会有100+人访问我的知识库,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1w人看过这个知识库。

最后想说一点,从一开始我做数字产品,到后来的配套社群,再到最后的知识库,这已经成为一个体系,这一开始并没有在我的规划内,可以说这一套是长出来的。

显然,最后它获客能力也比较强,在我没有推广专栏的情况下,每天也有自然增长,如果非要说理由,一个最大的理由就是它是公开的,每个人都可以访问。

很多人也想做知识付费,但是它并没有做到持续性,无论是交付还是表达,最终都半途而废了。

有一个猜想,他们是完全利他,而没有利己,最后因为金钱反馈不足,而导致放弃,也就是付出显然比不上回报。

而我能够坚持的原因在于,本身我就是小红书博主,同时也对表达有足够多的passion,始终在一线,我写过1000多篇小红书笔记,也收获了很多正反馈。

能否坚持一件事,除了要有足够强大的外界反馈外,内心也要足够自洽,要相信这件事能成,这也就差不多了。

 

低客单还是高客单

 

其实高客单和低客单可以卖给同一拨人。

当你从低客单地视角去看,你卖了一个产品,假如可以加到微信,那么就相当于你获得了一个很有价值地潜在客户。

因为他第一次信任你,给你下单了,那么你在不断的发朋友圈,不断的去展示你的专业,就可以把他转化为高客单。

所以,从获客的角度来看,低客单其实就是一种获客方式,假如你的利润产品是高客单的话,那么就可以通过低客单获客,高客单转化。

总结一下,在整个数字产品体系的构建上,注意低客单和高客单的有效配比。

定价50元以下的产品最好卖,如果你不是一个非常知名的KOL,也不是业内熟知的技术大牛,就不要把产品价格设立的太高。

因为产品价格太高,你没有建立足够的信任力,那么消费者的下单阻力比较大。

所以,你要去思考你的产品,如何在你每天都不需要费尽口舌解释它哪里好的情况下,把它卖出去,据我观察,定价50元的产品最好卖。

我和很多购买过我产品,但不是我粉丝的消费者交流过,有一部分消费者的下单逻辑是逛买,偶然看到了就下单了。

如果你想要把你的产品售卖给非粉丝群体,且很容易让他们下单的话,你就需要去做一件事:思考你的定价策略,其次,不断地在社交媒体表达,扩大你地知名度,就可以了。

 

Part 4

为什么选择小红书?

 

如果你是新手,那么小红书是最适合你的平台,因为从小红书的基础画像来看,它集结了最爱学习、同时付费意愿强、事少的群体。

同时,小红书的算法友好,只要你有足够丰厚的专业积累,构建一个小红书账号,在小红书账号里搭建你的数字产品体系、内容体系,就可以有效的闭环。

另外,小红书为所有站内商家提供了乘风、千帆的推广平台,你可以不断触达有意向购买的粉丝群体。

所以,小红书是最适合做数字产品的平台。而且你还要在核心课题找到你自己的利基市场。

数字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什么意思呢?

在互联网知识付费市场中,经常有各类的数字产品浮现,但是很多数字产品很快就过时了,其实综合性价比并不高。

比如,你辛辛苦苦开发了一门《微信公众号运营笔记》,但是现在这门课绝对不会有人买,因为它过时的很快,它不是核心课题,它是处于一种中间态的知识,很容易被淘汰。

但是,什么不会淘汰?写作,因为从小到大,写作这个需求永远存在,这个就是核心课题。

如果你关注在互联网上销量一直比较火的课,会发现卖的最好的都是比较基础的课程,比如口才课、比如演讲能力课、甚至教别人唱歌的课都能卖很多。

除了以上的例子,还有很多利基市场,比如健康、个人成长、职场、升学考试等等,几乎是所有人的核心课题。

而一个产品如果想拥有永恒的生命周期,你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在核心课题中找到你自己的利基市场。

你需要思考的是,你在这些核心课题里擅长什么呢?以及你擅长的这部分,你是否能够成体系的去梳理出一套方法论/技巧/SOP/模板/知识库呢?

比如,有的人非常擅长考试,特别是擅长考公,那么她就可以去开发考公领域的数字产品。

在小红书,关于考公的数字产品有很多,比如有的人把面试话术整理出来,有的人把必备素材整理出来,这些都是数字产品。

他们可能在公务员考试并没有拿到大结果,但是他们很会去总结需求,并且是要给很好的产品经理,所以他们就能开单,卖很多单。

利基市场就是你的擅长、你的优势,在这个领域你没有对手,同时你有源源不断的干货、经验积累,同时你在这个领域里表达毫无压力。

 

Part 5

Deepseek如何赋能到虚拟产品

 

我用过很多AI大模型,但是在中文表达和语言上的精准性这个方面,表现最好的就是Claude和DeepSeek。

Claude的使用门槛比较高;然而DeepSeek的出现,弥补了Claude的使用门槛问题,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用DeepSeek。

那么对于小红书这个领域来讲,DeepSeek该如何去做到你最强大的AI外挂呢?

首先,是对内容生产效率的提升。

DeepSeek可以解放个体的内容生产效率,以前很多人的精力只能维持在一个账号,但是现在DeepSeek可以轻松帮你完成个人小红书矩阵体系的搭建。

一个人最少可以做3个小红书账号,开3家店铺(你和父母)。

具体的操作思路是,把你大号上已经被验证过的爆款内容,爆款标题,选题,让DeepSeek帮你进行二次开发。

比如,你可以把你的标题和选题发给DeepSeek。

具体的提示词:

目前我想做小红书矩阵账号,但是目前账号的内容丰富度不够,这个标题是已经被算法验证过数据较好的标题,我希望你依据这个标题,再给我延伸出20个变形标题,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同时给出我你的理由。

可能它给你的答案并不会让你满意,但是你也可以进行不断地深入提问和优化,从目标受众、行业、痛点等多个维度去提问。

这就是小红书矩阵账号地内容生产思路。

第二点,是赋能单个虚拟产品的开发。

很多人都有一个念头,但是具体落地,细节不充分,没有骨肉,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阻碍,其实说白了,就是思维不够发散,总是卡在第一步。

而DeepSeek的优势,就是能够帮你制作一个粗糙的产品,让你尽快落地,同时能够帮你开拓思路,解决思路卡点问题。

比如,我想做一个广告行业的阿康求职宝典,我有这个最初的想法、idea,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去更加落地,这个时候我就会问DeepSeek。

具体的提示词:

我想写一份广告行业的阿康求职宝典,在小红书进行售卖,配合我的内容帮我带来曝光,从而吸引潜在买家进行购买,对此你可以给我内容上的建议和这个虚拟产品(主要是PDF的形式呈现)内容逻辑的建议吗

表述清楚:背景信息、你的目的、需求、你期待它帮你做什么。

当你问完这些,DeepSeek就会给你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然后根据框架,你再去做后续的调整,这样基本上一个相对专业的数字产品就可以落地了。

总结一下:

为什么我要建议每个人都可以去做数字产品,在小红书构建你的生意?其实它是普通人可以接触到少数真正的0成本创业。

你可以真正体会到“一次时间”被卖出多份是什么体验,也可以看到除了打工场景外,你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希望大家都可以下场实战,就会发现最难的那一步其实是开始这件事本身。


勾搭小编微信号yunyingba,加入91运营官方社群,会运营的人都在这里了

加入vip会员
分享到:


扫码加入91运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