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算法公开 - 91运营网
91运营VIP会员全新升级,尊享多项权益, 点击查看 >
X

视频号,算法公开

发布者: 91运营  1712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视频号,算法公开

就在刚刚

微信官方公开视频号算法。

除了我们熟知的兴趣推荐之外,重点强调了它的社交推荐逻辑,那条推文看了一个寂寞,跟啥也没说一样。

但是这条推文,暗藏着视频号的推流背后的原理。

01
兴趣推荐
深度结合社交推荐

跟抖音完全不同的是一个底层是:

视频号不是独立体系,仍旧是微信内部的一个组件。

所以,整个视频号要结合兴趣与社交两个维度去做算法,这次的算法公布:

1、“好友推荐”丰富信息来源

视频号依托社交好友关系,提升信息获取的丰富度,用户互动也可以增加此类内容的推送。

在功能层面“朋友❤️”标签,并以显著提示的方式展现给用户,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到好友推荐了什么内容,也使得正向内容得到更多推荐分发。

2、及时获取多朋友推荐内容

对于较多朋友推荐的内容,视频号平台会提升曝光排序,并增加了“朋友今天都在看”和多位好友推荐的提醒,通过这一推荐机制,用户能直观看到多位朋友推荐的内容,无需将时间过多消耗在刷视频中。

3、如何破除“信息茧房”? 

通过视频号“设置–个性化推荐”进行自主选择,可以根据选项选择添加更多推荐类目,也可对常看类目选择保持或减少推荐。

4、便捷关闭个性化推荐功能 

视频不符合预期,或对个性化推荐内容的需求较低时,可关闭算法推荐功能。具体操作路径:视频号–右上角的个人中心–隐私–个性化推荐设置。

关闭个性化推荐后,系统会基于内容热度等非个性化因素,展示视频号热门内容,“朋友❤️”及“关注”功能仍可正常使用。

从官方的各个口径中,“朋友❤️”是视频号非常重要机制,红心赞带来的流量有两部分:

1、通过朋友红心推荐,带来“朋友的朋友”的流量,也就是社交裂变。这部分流量很具体,但并不一定精准。

因为微信通讯录的好友五花八门,你爱看的并不一定是好友会喜欢,所以人为的去“刷红心赞”,可能会带来裂变流量,但不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流量。

2、如果这个红心赞很多,而且“二次数据”仍旧很好,也就是红心赞之后 3 秒划出率、完播率、互动率仍旧很高,那就会带来公域新的推荐流量。

比如我前些天发的一条视频数据:

17 视频号,算法公开

 

第一重要的还是:3 秒完播率、整体完播率、播放时长。纯粹的红心赞,带来的流量量级是很小的。

或者说,红心赞很多的视频,就是公域需要的优质视频,它本身获得了公域算法的推荐。

所以,真的想要破圈,本质还是要提升短视频的原生数据能力。

 

02
视频号与朋友圈

社交推荐,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

一面,它不像抖音一样,完全依赖用户“刷出自己的兴趣标签”。而是从通讯录好友这边,获得了算法以外的信息源。

另一面,由于在兴趣推荐中,用户会不断的沉迷,直到刷到朋友发一个晒娃视频之后,就突然回归朋友圈。

这个时刻就像是东北话里的:“一激灵”,突然被泼了盆凉水一样,一下子就拉回到了现实。

同样的,微信好友的红心赞,大概率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姜文的台词是:“正经人谁会写日记?”,正常人不会真的把自己的内心感兴趣的那点事儿推荐给朋友,让熟人窥视自己的内心。

当然并非红心赞一定代表虚伪,它其实只能显示人性中很小的一个切面,比如:爱、温情、审美、共情这种表达。

自己发或者红心的社交推荐,本质是朋友圈的延伸。

而朋友圈的价值在不断萎缩,长期呈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24年74.7%的微信用户每天使用朋友圈。

但趋势上,呈现出高频浏览与低频互动的特点,也就是用户从主动分享转向谨慎表达。

“表达的减少”,不仅出现在发朋友圈的数量大幅度减少,而且主动与熟人互动的行为(点赞、评论)也在减少。

大部分人只愿意看,而不愿意发,这意味着朋友圈逐渐从社交场域转向信息获取渠道。

用户对于熟人的需求降低,且感觉到无聊。当然并非熟人真正的无聊,而是由于熟人的压力,而压抑隐藏自己的想法与兴趣。

“中年人除了工作的需要的,已经不太愿意发圈了。”侧面说明了中年人的生活压力有多大。

一部分的朋友圈成为视频号信息流的延展,一部分则继续用户社交需求。

在这儿,视频号与朋友圈有一部分交汇重叠。

03
社交推荐
是视频号的“激灵时刻”

所以,我们看到微信的这套逻辑并非要迎合用户对短视频推荐的“固有印象”,一定要让你喜欢。

就像是你在微信里也有很多你不喜欢,但是却又不能删除的人一个道理。

兴趣推荐基于人性自身需求,社交推荐基于与他人的关系。

人在与自我的博弈中往往沉沦,人在于他们的博弈中往往激发正向行为,在视频号里自律与他律结合,也许是一种更加向善的算法。

但是社交的需求从未减少,只是需要新的形式满足需求,从微信早起的纯粹熟人关系,演变成涟漪式的熟人圈层扩散,社交不再仅限于单一的形式。

视频号也许在重新定义社交,这一次它是不再仅限于熟人,而是以一种基于熟人推荐的“打开”关系。

在刷视频的过程中,加入“关系”,在大长腿美女或者高能短剧信息流沉迷中,突然刷到亲戚晒娃,或者领导发鸡汤,一下子就跳戏了。

要么退出来回归现实,要么看完按照熟人推荐的视频号标签,打乱原有的算法茧房,重新找到新的内容。

这个社交推荐,也许成为视频号的“激灵时刻”。

它会成为短视频算法茧房一种救赎么?


勾搭小编微信号cindy91yunying,加入91运营官方社群,会运营的人都在这里了

加入vip会员
分享到:


扫码加入91运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