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 国内电商卷出天际,东南亚出海大有可为,本期邀请了好友冰雹,作为一个典型出海玩家,关于如何在东南亚跨境搞钱,他很擅长。 以下是我与冰雹的对谈实录,对你有用。
尹晨: 冰雹是如何进入海外电商的?
夏冰雹: 我是2020年的时候,在一位贵人的帮助下,进入了跨境电商的这个行业,当时我们做的是欧洲和美国的亚马逊,卖的是服装。 2021年时,我们测了一波品,大概 100 万的货,没有一个品打起来。当时就觉得亚马逊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感觉机会不是很大,刚好我们有一个小组是做东南亚的,增长非常快。 所以我们后面就把它独立出来,作为一个项目去运营了,然后我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我也有做一个跨境的社群,认识很多东南亚的电商卖家。 今天我分享,主要是基于我的从业经历,以及我从行业内吸收的一些信息和经验,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尹晨: 东南亚出海,目前主流国家是哪些?
夏冰雹: 跨境卖家是有一个鄙视链的,美国是top,欧洲也算是top,做东南亚的之前我们叫做下水道国家,很少有人去关注东南亚。 东南亚是三个字,但实际上有五个国家。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有3亿人口;其次是越南和菲律宾,他们都有1亿左右的人口,泰国紧随其后,差不多7000 万人口,马来西亚差不多3000多万,最后是新加坡,几百万左右的人口。 我们习惯叫东南亚,但这只是一个统称,从真正出海从业者的角度出发,它就是一个一个的国家,它并不是像我们中国一样,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而是一个分散的市场. 每个国家都各有国情,各有特色,例如我现在主要做的就是泰国市场,其他市场虽然略有了解,但是你做泰国就是泰国,做印尼就是印尼。
尹晨: 为什么我们一直讲东南亚,但是没有人会讲中亚、东亚、西亚?是因为这些地方电商不活跃吗?
夏冰雹: 第一个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是,明朝开始就有郑和下西洋,明清和民国初期的时候,也有大批的福建和两广的人下南洋。 拿菲律宾来说,它就被称作是福建人的后花园,更具体一点说就是泉州人的后花园,所以菲律宾有很多的大卖家,老家就是在福建泉州,而泰国的前十大富豪就有不少来自潮汕地区。 所以说为什么大家都在聊东南亚,第一个原因是东南亚自古以来都受我国影响的。 第二个原因,涉及到产业转移。欧美的工业向日韩转移,日韩的落后产能向我们中国转移,那中国转移到哪里去?就是转移到东南亚。特别是现在,在关税的影响下,这样的转移更多了。
尹晨: 目前做东南亚出海电商的,主要是哪些类型的人?
夏冰雹: 我认为主要可以分成如下几类人: 第一类人,是最早就发现了跨境电商,持续深耕,就是做东南亚货架电商起家的人,他们也是最早的一批东南亚跨境电商卖家。 第二类人,就是做TK起家的这一波人。TikTok是一个新的平台,也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机会。 在TK之前,在东南亚做一个品牌,那你可能要做Facebook,要做独立站,要投广告等等,但TK可能全都不用,你可以快速地把一个产品一个品牌迅速地从不知名,通过TK的达人打爆,一下子就风靡全泰国,风靡全马来。 因为这些国家人口不多,你的目标客群如果是1000万人,你可能只要6000 万次曝光就可以了每个人触达6遍了。而且,由于很多品牌和卖家齐聚TK,也延伸出了服务商、MCN等一系列的周边生态产业。其实,娱播还是很赚钱的,这个可能和国内的情况也不一样。 我们卖货的还要承担各种各样的风险,但娱播实际上是不用的。而且东南亚人力成本是非常低的,你们敢信印尼的一个主播的成本才1200元人民币一个月吗? 我有一个2023年做印尼TK做起来的兄弟,他告诉我他找了10个主播,每个月就发15000元的工资。他有3个直播间,全天24小时日不落。你告诉我他凭什么不能赚钱? 有人说还有卖TK店铺的,包括买资料之类的,都算是周边业态,虽然不入流,但是能赚钱。
尹晨: 目前这些国家的物流环境是怎样的?
夏冰雹: 聊电商出海,最终还是要落到商品的流通环节,就是一件商品是如何从国内运送到国外客户手上的。 总得来说,无非海陆空三个路线。空运太贵,我们先不用聊。除了手表那些重量轻,客单价高的产品,很少有产品会发空运。 再说陆运,泰国和越南,主要都走陆运。 从广西发货到越南,差不多也就24小时的时效。但奇葩之处在于,越南这个国家的地形很狭,交通情况比较差。从河内到胡志明,陆运要3到4天,所以如果大家要做越南,比较推荐在河内和胡志明各建一个仓,这样会提升物流运输的时效。 泰国的陆运是从广州顺着云南或广西,路经老挝,然后抵达泰国。路上的时间,不算通关,也是3到4天。如果算上清关和一些延误,时效差不多是6到7天。 这两个国家的陆运时效有什么用呢?最主要就是决定了我们需要在当地囤多少货。像在越南,我们保守估计囤个一个月左右的货就够了,30到45天算是比较安全的一个库存线。 最后我们再说下海运。 泰国和越南也是可以做海运的,会便宜很多,但他们并不是以海运为主,而是海运和陆运共同去运转的国家。哪些国家是以海运为主的?主要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这三个国家。 菲律宾实际上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国家,离它最近的一个港口就是在福建的泉州。大家可以看一下海运图,福建的泉州,然后还有浙江宁波那一边都是密密麻麻的绿点,都是非常便捷的海运点。 从泉州到菲律宾,最快的一个航期是10天到 15 天就。但是菲律宾是一个对于港口来说管控比较严格的一个国家。你到了那里,进港口之前要先排队,然后你再清关,才能正式进港,所以菲律宾的清关就非常地受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突然有一个政策,要对你所在的港口货物进行严查,查一下可能就一两周过去了,那这个时候就考验你找的物流公司的实力了。 如果你物流公司靠谱,关系到位,那你就可以走优先通道。如果说你的物流公司没有什么实力,你只能老老实实地在那里傻等。一延误可能就三四十天,甚至更久。 还有一个情况大家需要格外注意,就是菲律宾近几年是不是会和我们有一些摩擦,这些也容易影响到我们的生意。 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则不一样,它整体一个清关效率和对中国人的态度是比较友好的。整体来看,马来西亚海运的物流时效在10 ~ 15 天。印尼可能要30~ 40天左右。 有人可能会想,为什么不在本土建仓,这样就能避免物流时效的影响了。我们在 2021年的时候就想过这个问题,本质上这就是物流运输费用成本的一个问题。 2021年我们刚开始做泰国的时候,是非常坚定地选择去做本土建仓,而不是选择在国内发到虾皮或其他官方仓,再由他们转运出去。刚开始走官方仓都是按体积收费的,是采用空运或者说极快速的一个交货渠道。那这种物流运输渠道为了缩短物流运输时间,整体成本就比较高。 比如走陆运发到泰国,一个立方成本是1000块钱。同样是一个立方的货,如果是小件,用中转仓发货,运费可能要贵5~10倍!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做本土建仓。 如果你们去做,也非常建议在本土设仓或者找合作仓。你要在当地囤货,可以极大节省你的物流成本,增加你产品的成本优势。
尹晨: 除了物流因素,如果我们做东南亚出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夏冰雹: 这个我觉得首先要看你自身的情况和需求。 比如说你是泡泡玛特这样的品牌方,你想要在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那你要做的就是把东南亚当成渠道,每个站点都要去做。 如果你是工厂或中小卖家,你主要是增加渠道和销量,这个时候你就会更多考虑市场因素,要看哪个市场体量更大,哪些市场对中国更友好。 说到对中国的友好度,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泰国、马来、新加坡自然胜出,如果要考虑市场体量,印尼3亿人口摆在那里,你肯定要重点去考虑。 当然了,你也要看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资源。 我不是故意黑谁啊,我是真的觉得福建人在做菲律宾市场时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你可能刚开始什么资源都没有,但只要切入进去,你会发现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亲戚长辈兄弟都在啊,他们自然就可以帮到你,替你解决很多很多事情。
尹晨: 东南亚市场电商,除了熟知的TikTok,还有哪些平台不错?
夏冰雹: 东南亚的电商发展很早,2014年左右,就有lazada了,后面被阿里全资收购。第二个平台是虾皮,它实际上是一个更本土化的平台,短短几年间就把Lazada摁在地上摩擦。 TikTok上是2022年4月才开放了小店,才正式开启了平台内的电商闭环,在此之前在TikTok是没有办法直接卖货的,都是要挂一个第三方的链接,我们都知道,只要需要跳转,就一定有流失率。这样的客户流失问题,直到2022年4月有了官方小店,才得到解决。 有人可能会问,我是该做 TK还是做虾皮?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是你在问,现在你是该做抖音还是做淘宝、京东、拼多多? 我认为是都可以做,都得要去做。 因为跨境电商和国内电商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国内电商你可能说是仓库代发,或者说你自己建云仓,考验的是你工厂的生产能力,对不对? 但你做跨境电商考验的却是你的库存管理能力。 无论你是做泰国也好,还是做印尼也好,你都是实打实要囤货在那个国家了,你一旦囤货,你就有可能货囤在那里,然后卖不出去了。尤其是做 TK 这样的平台,特别容易发生死货的极端情况。 我们2023年测出了几个爆品,一下子就把我们平台的库存给榨干了。这时你会不会更激进地去备货呢? 比如说原先我预估半个月就卖2000 个,结果一天就给我卖完了。下一次备货时,我是不是先备个5000 个过去。结果中途需要7-10天的运输时间,本土又不能预售,只能换商品链接。然后等货过去了之后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你又得重新去起链接。 当时之所以卖爆了,很可能是有达人带了你的货。达人视频热度一过,你的货就不好卖了。那5000件货卖不动,你该怎么办?当然不能砸手里啊! 所以你不但要在TK上卖,其他货架电商平台,能卖的都卖,这样才能降低你死货的风险。这时就别想着赚钱了,你能够说五折八折把这些货卖了,少亏点也是好的。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就当是给东南亚人民扶贫了,我们这些卖家也经常自嘲是东南亚扶贫大使。就是货卖得很便宜,然后又死货了。 所以你一开始可能说全力去做TK或某个平台,这个是没问题的。但做了有起色之后,一定是把虾皮和Lazada等其他平台也铺一下,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渠道网络。
尹晨: 整个TK2025年你观察到有什么变化?
夏冰雹: TK是2022 年进入的东南亚市场,然后逐渐地把这个市场打开了。最开始,TK事实上是一个缺货的状态,也就是说只要你在上面卖货,有货就能卖,那是一个需求大于供应的时代。 这样的状态,在2023年就被打破了,演变成对货品开始要求具备性价比、新奇特、价格或质量的竞争力等因素。 从平台角度来看,2025年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是,TK平台本身就有盈利的要求,最近的动作就是马上就要涨店铺的佣金。 我跟大家拆解一下TK目前在东南亚的佣金结构,普通店是收5%左右的佣金,商城店是8%左右。我们一般会给达人会开5~20个点的分佣。一般来说如果你的链接做得越靠前,分佣就可以越少。 因为那个时候,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达人带你的货。但在新品启动期,或者说一些比较高利润的品,你可能把佣金提到15~20个点。 除此之外,TK目前也有投流,不同品类不同阶段,投流成本也不同。总得来说,投流ROI能做到1:3左右就算不错了。 上面是TK的情况,那虾皮的平台佣金加手续费就有 16 个点,我们在投上广告可能也要 10 个点成本,综合起来也是差不多30个点的成本。 但是TK有个好处,就是刚开始你要投流砸钱,后面可以靠直播、商品卡等回收一部分自然流量。所以总体算下来,TK的成本还是略低于虾皮。 2025目前我们的研判是,TK在盈利的自身需求下,一定会用佣金、广告等方面去着手,我们的成本和流量费用也会越来越贵。
尹晨: 如果现在要从TK切入东南亚市场,你觉得重点要解决哪几个问题?
夏冰雹: 第一个,你要解决开店的问题。 开店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你开跨境店,中国主体就可以开。但你如果要开本土店的话,一个本土的自然人身份只能开一个店铺,或者说你得拥有本土的一个企业。 关于本土的企业,这时候各个国家就又有不同的限制了。 比如说泰国,它只有招商引资的才能够实现纯外资控股,其他的你都是需要去找个泰国合伙人,去共同成立公司。当然你也可以去找泰国人代持,然后去开设公司,要么就是只能采取这种合伙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是代持,泰国政府会严查。你这家企业就一定是税务局、工商局重点盯着的。很显然,代持还不如合伙,而如何找到一个当地靠谱的本土合伙人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开完店之后,你就面临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我刚才说的,物流运输的问题。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找一家非常靠谱的物流公司。这里的血泪案例就太多太多了,一旦你找错了物流公司,断货还不是很严重的事情,死店、扣分、罚款,甚至你整个公司和业务都会直接全军覆灭。 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找海外仓服务公司的事。 你当然可以自建仓,但自建仓的成本非常高。这时,你就需要找一个海外仓服务公司,来帮你搞定这个事情。 东南亚等国的国情是非常非常复杂的,比如我们在泰国,我们的自建仓,每个月是会定期交保护费的。如果你不交,后果你自己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这中间,就有很多利益的中间地带,出现了类似于中介的角色,把利益双方给串连起来。 但这时,你就得小心了,因为很多商会告诉你它有这个那个的关系,结果很可能只是骗你一笔钱罢了。怎么甄别真假中介,又是一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就是产品合规的问题。 大多数的产品,如果你是不合规进来的,就是没有走正规清关手续进来,那就是没去做目的地国家的认证。 比如说泰国,你的食品、药品都要做FDA认证,然后要全泰文包装,才能够在泰国销售。如果你没做认证,只要被查到,一罚一个准,要交一大笔罚款。 如果你做这个认证,认证的周期又取决于你找的代办机构的效率以及是否靠谱。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认证,都是你需要去格外注意的。 更特殊的是印尼这样的市场,它是不允许跨境店存在的。也就是说中国主体的身份,你是没办法在印尼开店的。你必须要在印尼去成立公司,然后用印尼主体才能够去开店。 这个时候又出现新的问题了,你公司主体在印尼,就意味着你要办签证,你产品要办认证,你需要印尼的办公地址。最后,你还需要找到当地的“保护伞”。 所以如果你打算在东南亚卖货,是需要一个关卡一个关卡去攻克的。如果顺利,一两个月就能冷启动;如果一直踩坑,一年你都卖不了货。
尹晨: 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夏冰雹: 包括我以及很多的跨境电商卖家,都会面临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果你要去做这个市场,你就需要在当地重仓,就会涉及到身份的问题。 我有很多的朋友现在都已经长居在东南亚各个国家了,很少才会回到国内生活,这个对跨境卖家来说,也是必须要考虑到一个点。 东南亚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也吸引了很多国内的伙伴去做,说明这个市场的空间还是有的。它的配套和规则,也在逐渐地完善中,而当你真的深入去做时,就会深刻体会到每个国家生活习俗和国民性格等等的差异。 例如很多东南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拼命地追求财富。印尼和马来人基本上是不加班的,到点就走人。他们才不管你什么大促销什么的。 沟通也是一个问题。虽然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可以通过翻译软件或翻译去交流,但你真正地想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言就是一道壁垒,需要你去攻破。 此外,还有吃饭也是个大问题。比如我有朋友在印尼,就完全吃不惯当地的饭菜,需要请中国厨师去专门做菜。 不过东南亚的整体的人力成本是非常低的。比如说你在泰国、印尼去配一个司机,一个保姆,加上一个翻译,三个人可能2万块钱就够了。
尹晨: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前段时间和一个在做印尼市场的朋友聊天,他们就真的请了中国厨师,然后做中国菜,不然他们完全受不了。 那我们今天聊到这里,感谢冰雹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