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不舒服? - 91运营网
91运营VIP会员全新升级,尊享多项权益, 点击查看 >
X

舒不舒服?

发布者: 91运营  4210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舒不舒服?

如同马斯洛的金字塔中不同层级,消费者的需求也是从低到高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是基本可用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1和 0的区别。其次则是功能性,是否能满足消费者深层次的需求?而在满足了可用性和功能性后,才能说也许上升到了“用户体验”的层次,一件具有好的用户体验的 产品,一定是站在消费者角度来审视问题,而不是开发者的角度。

“中国区Messenger服务将于10月31日关闭。但不用担心,您的联系人不会丢失。系统内所有在线通信服务会整体迁入Skype。”

2014年8月28日,中国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以 下简称“MSN”)用户收到了这封微软Skype官方发来的邮件。这意味着MSN正式退出中国市场。这事其实早有预兆,2013年3月15日,微软宣布正 式关闭全球范围内的即时通讯服务MSN,仅保留中国地区服务。然后又撑了一年半载,这个小绿人终于撑不住了。

民众基 本表示无所谓,因为MSN早就死了。但很多人都会表示惋惜,顺便回忆下美好的旧日时光。2005年4月MSN正式进入中国,仅用了一年,2006年MSN 就抢到了当时中国即时通讯市场10.58%的份额,成为继腾讯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即时通讯软件,这是个惊人的速度。

因为MSN深受白领和精英用户的喜爱,当时的QQ还是Low的代表,一个明显的心理暗示是如果用MSN,则表示你是个像样的职场人,而用QQ,你要么是学生 狗,要么是三四线城市的用户,用QQ除了泡妞,就是打游戏。很多白领甚至会把MSN账号印在自己的名片上。然后,MSN在这帮意见领袖的摇旗呐喊助威声 中,还是不出意外地死掉了。

这不是个新鲜的话题,关于MSN的死因也早就讨论了八百遍,所有人都异口同声义愤填膺地指出:用户体验太差!

很多人还记得2009年海底光缆故障导致的MSN大规模断线,但这一次就导致了大批用户弃用MSN,当然这可以解释为非战之罪,但事实上在海底光缆好好地躺 在那儿时,MSN的掉线问题也是频发,还有信息丢失、盗号猖狂、病毒链接、广告信息、垃圾邮件等等。更让人发指的是,关于这些日常运营问题 MSN在中国没有客服电话,没有迅速反馈解决的渠道,碰到盗号等问题,用户只能向微软技术中心发邮件,然后等着一封不可能回复的邮件。

自己弱爆,如果对手再用点心,那只有自求多福了,别的不说,光发文件这件事QQ就秒杀了MSN,对于有重度文件传输需求的白领们,决定他们选择用哪个即时通 讯软件的因素不是情怀或,而是彻彻底底的用脚投票,MSN的大容量文件传输是个老大难,QQ还不断开发了文件断点续传和离线文件发送这种大杀器,更别说还 有张小龙带队开发的神器QQ邮箱。

于是最后又绕到了“用户体验”上。

这词我们熟悉得很,谁都可以轻易地找出一些用户体验差的例子:

18 舒不舒服?

但用户体验在今天被过度滥用了。因为所谓的用户体验,不就是让用户用到更好的,或者说更爽的产品吗?这点从古到今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们已经努力了几千年。

往深里说,如同马斯洛的金字塔中不同层级,消费者的需求也是从低到高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是基本可用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1和0的区别。其次 则是功能性,是否能满足消费者深层次的需求?而在满足了可用性和功能性后,才能说也许上升到了“用户体验”的层次,在满足了基本功能需求后,消费者在使用 产品时的即时感受又是如何?而一件具有好的用户体验的产品,则一定是从消费者角度来审视问题,而不是开发者的角度。一二十年前我们买任何一件家电时,第一 时间一定是翻出那本厚厚的说明书,一页页仔细查阅学习,这中间的学习成本,完全是无意义的浪费。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微波炉。

28 舒不舒服?

这是最早的微波炉界面设计,两个旋钮对应功能与时间,两秒钟内搞定操作。这是基本的可用性时代的产物。

101 舒不舒服?

而这是进化后的微波炉,你在逗我?想象一下把菜放进托盘,关门,然后面对这个画面苦苦思索的景象。我们需要一次“回归”运动。

比如保时捷的卡宴。

35 舒不舒服?

46 舒不舒服?

这则是特斯拉。

54 舒不舒服?

我不知道你在面对哪个中控的设计时心情会好一点。

这当然是科技的进步,但究其原因,其实是开发者更明智把自己放在了驾驶者的位置上。而能带来好的用户体验的产品应该满足什么标准?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疑问,但也许有几个方向可以参考。

比如“Don’t let me think”,和“Less is more”。

解释这两句话,三张图就够了。

111 舒不舒服?

63 舒不舒服?

一个优秀的傻瓜式设计,用户在使用时完全可以不假思索,调动的其实是下意识的本能。

91 舒不舒服?

关于iPhone的滑动解锁功能,曾经听到过一个未经证实的故事:有人做了一个实验,在非洲的较原始未开化的部落中,把iPhone交给了一个三四岁的黑人 小孩,这个小孩没有接受过任何科学的教育,也不认识任何文字,小孩看到手机后愣了一下,然后无意识的滑动了那个虚拟键,解锁了手机。

触摸屏,箭头的导引,背景光的暗示。让用户无成本地瞬间接受学习,并熟知了这一设计。我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

还有微信。

摇一摇来自于“自然”为目标的设计,不管是抓、握,还是摇、晃,都是人类,甚至是人类的祖先猩猩之类的动物从远古就开始的本能行为方式,你大可以将其称为某 种成功的返祖现象。来自于Facebook的点赞设计也是同样,为什么你的朋友圈里永远有一堆点赞狂魔?因为这满足了人们想回复又不想打字的“懒癌”现 状,简单地说,就是轻点一下的“朕已阅”的爽歪歪。

用户体验是个老掉牙的词。还记得诺基亚的广告语:“以 人为本。”从字面上看完全是一个意思,只是十几年前这是句广告语,没人在乎为什么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也没人知道到底应该怎么以人为本。随着科技的迅速升 级,选择的溢出状况,用户体验,或者UI,交互设计之类的概念被热炒,也是正常的规律。

对于开发商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何平衡功能性和操作性,这里面实在太多的门道可说了。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件好事,没人不想用好用又易用的产品,因为生活中总有些用户体验极差的,但我们又不得不用的产品,比如,安全套。

所以在能享受到好的用户体验设计的产品时,还真是不得不感恩。

后记:

一个感觉是,现在的流行语越来越多了,云技术、互联网思维、大数据、还有用户体验。而其中用户体验是其中和消费者最紧密联系的,也是最容易被感知的,其被热 炒也是情理之中。品牌的确需要正视用户体验,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户体验的优先级永远不是第一位。比如生态体系的构建,用户入口的卡位,核心价值的提炼,资 源的配置。

比如一款音乐软件没有版权优势,再去钻研用户体验也是零,再比如网易云音乐的UI再好,口碑再佳,再不差钱,还是残酷 的被微信封锁了入口,还比如腾讯,有张小龙这样的大神坐镇,有一堆一堆的产品经理,有相当强力的交互设计,但微博失败了,电商也失败了,此时起决定作用的 是基因。好看很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但归根到底还得看活好不好。

作者:叶茂中


勾搭小编微信号yunyingba,加入91运营官方社群,会运营的人都在这里了

加入vip会员
分享到:


扫码加入91运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