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 本文主要帮助负责增长的同学把握产品早期的增长策略,并且更好的执行。』 拿早期互联网产品的增长来说,运营需要考虑的只有三个问题:
在思考这三个问题之前,你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1.寻找各个群体的主流文化。 如果目标用户是中国90后,这个群体庞大到很难找到广义上普世的主流文化,整个群体是有参差不齐的亚文化和小众文化拼凑出来的,文艺、逗比、二次元等等等等;太多?太乱?不要紧,我们先把每一种文化梳理出来,放着先。 2.为每一种文化挑选 渠道。 比如文艺狗可以去豆瓣找,逗比可以上猫扑,二次元可能集中在A、B站。(寻找渠道,这个是一个比较考验运营嗅觉的工作) 3.分清楚产品的「本质」和「表象」。 「本质」可能是团队的使命,可能是团队对于整件事情的理解,可能是产品的定位。而「表象」,只是一个傻子都能听懂的,立刻在大脑中产生联想的一句话。 陌陌本质——基于地理位置的陌生人交友应用。 表象——约p、同城约会 微博本质——一个移动时代可以快速消费的媒体平台。 表象——追星,围观 你跟我说手机安全?我不懂。(本质) 你给我跑个分,我就懂了。(表象) 准备工作做好后,进入正题。 1.找什么人? -为产品寻找阶段性目标用户。 很多人认为,选择目标用户应该是整个团队或项目的最优先级。其实这里的找什么人,一定意义上应该说是阶段性的目标用户。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早期的增长策略可以将整个产品的目标用户切分成几个用户群,通过重重过滤选择出一个相对容易的群体进行增长试验。 -对比各阶段用户获取成本。 将获取成本较高的用户群向后排,通过制定相应的产品迭代计划来满足更多的阶段目标用户群体。在考量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目标用户的相对主流文化和其对应的渠道简单的算出一个获取用户的成本,选择一个获取成本较低的用户群体。出击,就是他! 2.去哪找? 选定了阶段目标用户后,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他们聚集在哪里」。选择渠道过于简单、直观、无法抽象,就不总结了。 举两个例子帮助理解: 1.简图早期选择的第一个用户群体是文艺小青年「高中、大学生」,为其挑选的渠道是「same、豆瓣小组」 2.Now! 这个阶段的尝试是「和朋友弹幕」,试图导入熟人关系。所以它的增长渠道就是微信,于是我们做了「抢照片」。 3.怎么找? 这是大部分运营折戟的一步,我认为关键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分清楚「本质」和「表象」,把所有目标用户都当做和自己一样聪明。 -分清楚本质和表象 宽泛意义上的表象是一句可以传达给用户的话,或者一个词。但我们要最好不把要这个「表象」直接裸露地告诉用户。陌陌官方告诉你它能约p,和你的友人告诉你它能约p完全是两种感觉。所以要记住「表象」不等于你的 Slogan ,它只是一个帮助用户理解产品功能并且帮助用户自行传播的方法。运营需要做的,是模拟一个帮助用户了解这个「表象」的场景。 陌陌早期在微博和各种宅男社区运营各种人约p成功的段子,同时找三线小模特注册,保证屌丝上来能看到活的美女。没多久,这个「表象」就炸裂般不胫而走了。 -摸索渠道规则 良性的增长手段一定是优雅的,优雅的手段一定是合规的。 简图早期在豆瓣运营了一些文艺类的内容试图达到增长的目的。之后各种碰壁:被删帖、禁言…后来发现其实豆瓣的规则并不是「文艺」,用户扎堆的地方是「逼、炮、晒、勾搭」这几个小组,这几个小组「挟持」了豆瓣小组大多数的流量,对于这几个小组来说,主流文化也不是「文艺」,而是「逗比」、「段子」。后来即时调整了策略才重新在豆瓣开始出现一些良性的增长。 「抢照片」这个微信小游戏在流量达到峰值的时候被腾讯封禁了,流量瞬间腰斩,传播链戛然中断。原因是我们的游戏中提到了「朋友圈」以及在分享时加入了箭头引导。(没错,箭头是违规的,就算你是为了体验而设计的产品细节,也是违规的。) 除了这种条件规则之外,还需要掌握一般链接的打开率是多少、一般消费活跃时间是几点、一般参与的活跃时间是几点、什么样的标题打开率高、容易授权等等等。 在别人地盘上做事,总是守些规矩比较好。
本文作者:简图App、Now! App Founder & COO 任哈哈 欢迎关注他的微信号公众号(renhah) 没错,最近刷屏的「抢照片」和「年龄检测仪」都是他们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