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话题有点大,并且本人才疏学浅,在此献丑求指正啦。
在聊什么是靠谱的O2O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件事情,即什么是O2O:
O2O即Online To Offline,是为用户提供以互联网平台方式为入口的一站式从线上到线下服务闭环体验的集合。
O2O是对原有线下既有的完整体验的补充和升级,本质上而言就是Offline的业务场景是本来就存在的,比如衣食住行之类,通过互联网实现去中介化和消除原有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实现对原有Offline业务场景的颠覆和升级。与电商不同的是,电商主要依靠物流快递把消费体验和标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但O2O则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从线上到线下的具体场景下的服务体验的集合。
O2O是以用户为中心来打造自己的服务体系,而并不是产品为中心的。
以上粗略解释完了什么是O2O,那么接下来就开始展开今天的话题,什么才是靠谱的O2O?在说靠谱的O2O之前,先说说不靠谱的O2O都有哪些特点:
1. 纯粹跟风的,仗着有几个钱就拉帮结伙搭建团队,随大流赶时髦似的创业,是不可取的;
2. 对“互联网+”的错误理解,还以电商思维在做O2O,以为在网上卖卖东西,卖卖服务就好了,其实并不是,O2O不是像电商一样是主张放弃实体,而是对服务场景的一次升级;
3. 互联网思维误区,还是老生常谈,不要被所谓互联网思维的光面堂皇所迷惑,认清楚O2O的本质,而不是所谓的高谈阔论,识时务者为俊杰;
4. 实力问题,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要掂量掂量,资金、团队包括个人能力在内等资源要素缺一不可,不集齐七颗龙珠就别瞎搞。
在一次靠谱的O2O创业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O2O不一定是多么高大上的事情,一切能够让某个业务或服务场景下的信息和资源在互联网能提供的platform上形成可持续优化的从线上到线下的闭环的产品形态都OK。
就资本层面而言,O2O是一场资本的饕餮盛宴。凡是有线下服务场景体验的,就存在可O2O创业的可能性,很多线下的服务场景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过多,资源配置效率低,可以通过O2O的方式浩浩汤汤地进行颠覆。正如我们所见,被颠覆的并不仅是衣食住行那么简单。传统零售、生活服务、医疗、教育等领域均在被O2O渗透,吃饭用大众点评、开房用携程、叫车用滴滴打车、保洁找58到家等等。
利用资本的助推大规模跑马圈地,培育市场,并且将传统即固有的线下服务体验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新整合包装提供给消费者,从而形成价值,在市场具备规模且成熟时,进行收割,即并购,如滴滴快的、58赶集,以及最近疯传的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案例,不胜枚举。
所以,创业者需要看准的是方向和具体线下场景可以O2O化的可能性。一旦看准了,就迅速切入到这个具体场景下,利用资本的推波助澜,迅速抢占市场,强执行,方有一战之力,在O2O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O2O创业也是极为考验耐心、决策力和执行力的事情。比如前些年的团购,本地化的服务场景体验是固有存在的,互联网平台作为流量入口,疯狂地推做本土服务聚合,通过规模化降低消费门槛即补贴跑马圈地,大肆烧钱培育市场,千团大战的场面至今让人历历在目。直到2014年年初,美团才实现盈利,窝窝团13年11月才实现微盈利。
所以,关于O2O要认清几个阶段:
1. 跑马圈地,快速吸引一批用户进入platform;
2. 服务,大量的O2O企业开始涉足到下游业务,比如58到家直接招募自己的保洁小时工,再比如滴滴直接切入到真实的交易环节等等;
3. 政策红利和资本,认清互联网正在融入传统商业和线上商业方方面面的大环境,进行升级和转型。
并且要想清楚O2O可能存在的一些挑战:
1. 对提供标准化服务的O2O而言,如何定义一个标准化服务和如何保证服务的一致性以持续满足服务标的的需求;
2. 对于从树立O2O产品信誉的角度而言,口碑就尤为重要,如何做好风控(支付、贵重标的物)、优化、反馈、传播,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口碑;
3. 市场,如何识别市场以优化资源分配组合的策略,如何以一个合理的扩张节奏进行投融资和烧钱,并且持续优化体验闭环;
4. 资本,如何认清资本的博弈关系和以正确的方式来玩这场资本游戏;
5. 团队,判断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打磨一支好团队。
O2O是重运营、重线下体验的产品形态,不同于工具类产品和线上社区社交类等产品,并且O2O的核心在于,用户消费和体验行为的可记录到可衡量再到可预测,基于这些行为沉淀聚合而成的数据最终形成海量的用户消费和体验下的数据库,进一步可以通过合理的策略来挖掘和预测的策略来预判市场,优化体验,树立门槛。
树立门槛这件事情很重要,我认为大多数O2O公司也终将变成一个大数据公司,至少优秀的O2O公司是这样,所以一定要认清O2O公司本质上还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如果丢掉了互联网的本核,那又何谈Online呢?不正如丢掉了优化自己,革命自己的工具?不能革自己的命,不就等着被别人革命吗?所以对于那些不太重视技术的O2O公司,也只能呵呵了。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如果在从事O2O行业的你,你真的想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