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今天,我想来聊一个话题,希望互联网从业者,可以引起重视 第一宗投诉献给了Uber 昨晚,和朋友餐叙完了,需要用车,叫了Uber,结果第一次,遭遇了拒载。 这个拒载,很有趣,Uber系统分配了订单后,司机给我打电话,询问我去哪里。 我以为和过去一样,是因为这司机害怕被钓鱼,于是我也很坦诚告诉他:「我去杨浦。」 没成想,司机告诉我说:「对不起,不好意思,我就是想接一单顺路的,我要回家了。」 这段话,我曾经听过。 几个月前,我在使用滴滴、快的尝试了半个小时,希望在世纪大道打一辆车回家,并且最后坐上出租车的时候,司机很开心的告诉我: 「兄弟,侬运道好额!吾今早伐组了,刚好要回杨浦,窥侬顺路,带上侬喔。啊不是吾带侬,侬今朝车子难打喔。」 (兄弟,你运气好!我今天不做了,正好要回杨浦,看你顺路,带上你。如果不是我带你,你今天车子难打的。) 生意真好做,既然服务业可以这么屌,既然作为应用方可以如此纵容出现如此低质量的服务,那么我想,作为消费者,我有权选择更好的服务。 于是,我选了Uber。 万!万!没!想!到! 在上海总部,居然有这么牛的司机。 我问他:「我是第一次碰到打Uber拒载,你确定你要挑单子做?」 他说:「是。不好意思。」 于是我请他取消行程,他真的取消了。 好的,我理解你想回家顺路赚钱的心情,本来不想怎样,结果,Uber突然变成了1.2X,再看,1.4X…… 那好吧,这就不是理解的问题了,你给了我一个差劲的服务,还让我使用服务的成本增加。 于是我立刻发了朋友圈。并跑到知乎上,给Uber的王晓峰发了私信。 询问了事情原委后,他说,这个你可以投诉。 于是,上午,我投诉了。 投诉的目的,很简单,我在给王晓峰的邮件里也写了: 我觉得如果uber的司机也搞这个(挑单子拒载),那就真的有点那什么了,对品牌的伤害很大。 另一则顾客投诉的处理 非常巧的是,昨天有个朋友发微信给我,说自己碰到了一个事件,询问我如何处理。 事情原委很简单。 朋友公司做海淘,有个顾客买了一件商品,一定要说是假货,而尴尬的是,这个商品国内的门店和第三方都不提供质量检验。 所以,看着顾客在那里发帖、生气,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打算寄回美国,请美国那边开具检验证明了。 我给出的建议是: 三步走: Step1: Step2: Step3: 朋友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说,很简单。 首先,顾客说的话,顾客会信。所以,第一要务是安抚顾客,不要让事态扩大。 其次,作为商家要有足够的胸怀,不能和单一的顾客产生争执,那样会损害商家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即便你是被冤枉的,你要让顾客出来帮你说话,而不是自己辩解。 第三,事态冷静之后,要迅速完善自己的相关疏漏,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 我绝不会喜欢一个因为自己是对的,就和消费者争的面红耳赤的品牌,太傻了。 用户体验的真谛 还是昨天,下午,我在微博上转发了一条曾智辉的动态,他写道:「客户体验不是要把每个环节做到极至,而是要在关键环节打动客户!」 其实这句话很到位。 我之所以会用Uber而不用滴滴、快的,很简单是因为Uber比他们更好满足了用车需求——我其实根本不care是什么车,但我很care需求被满足,而当大家都能满足用车需求时,我就要挑,谁提供的用车体验会更好,这个「更好」,就包括了:礼貌、得体的言行、不被挑单与拒载…… 我想,如果我再碰到多2次拒载,我一定会删掉Uber,并且去用其他的产品,用户的容忍是有限度的。 很久以前我参加过一个行销课程的培训。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 「大多数品牌并不是依靠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而取胜的,相反是因为满足了客户的边缘需求而取胜的。」 当然,这其实要求很高,因为已经是满足了核心需求之后的事情了。 香港的两星米其林,利苑,据朋友说,你去过一次,他的客户经理就会记下你姓甚名谁,有什么偏好。下次再去,这位客户经理就会来和你打招呼:「X先生……」 朋友说:「见过一次,能叫得出名字,也是蛮难得的。」 我不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但如果是真的,我只能说,好厉害! 来源:张亮-leo(微信公众号:张记杂货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