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沉淀了一段时间的移动社交突然间又热闹起来了,先是网易和电信联手推出易信,接着阿里上线“纯”社交来往,新浪突然战略投资微米,就差低调的百度和爱折腾的360没来插一脚了。那么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移动社交,这难道是想挑战一下微信么么,还是都闲着没事打酱油呢?看了各种持悲观态度的分析文章,作为一个纯产品人,我仔细观察了身边一圈的人,发现还真没几个人在用。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移动社交?微信陌陌真的都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了吗?什么样的互动方式才符合人的社交行为呢?下面拿两个典型的出来分析一下。 1.社交是什么? 广义上的社交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 社交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①彼此有交流的意愿;②有共同的兴趣话题;③都有空余时间。换句话说,社交要能够形成必须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信息以合适的方式传送给合适的人。 2.社交的本质是什么?社交行为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换一个问法,为什么我要去进行社交活动?一般人认为,人们社交的目的是为了交朋友,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人的社交行为表明,一切交往动机都源于需要,社交的本质和目的是为了解决需求,比如学习需求,工作需求,减肥需求,性需求,或者是无聊打发时间。 百度百科给出社交的定义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而这某种目的指的就是解决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朋友只是顺带的,两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朋友是因为某一件事让他们之间建立了联系,比如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参加某个活动,或者是一起打过架,在不断的联系中产生了情感,生发了感情,这是在互相解决需求的过程中发生的。所以社交的正常顺序是,建立联系–成为朋友,不是成为朋友–建立联系。 人是自私的,对于社交,人们不是想交朋友,只不过是想解决自己的需求而已,情感是在过程中顺带出来的。 用户心理:社交应该能让人解决需求,并因为这件事与他人建立联系,生发情感。这才是符合人行为的社交模式,社交绝不是没事瞎聊,好的社交产品应该是能让两人建立某种联系。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社交产品都想跨过解决需求直接交朋友,是在为交朋友而交朋友,这根本不符合人的社交行为,也就难怪做不起来了。而一些做得比较好的社交产品都是在解决“性需求”,比如微信陌陌,对于人来说,“性”确实是一个强需求,但这并不是社交需求的唯一,人们更多的需求目前的社交产品都并不能解决。 3.社交需要彼此有需求,需要某件事建立联系。 需求是建立关系的基础,因此社交是需要理由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有一个彼此感兴趣的话题,要不然一上来就肯定就是瞎扯,社交绝对不是你多大了,哪里人,长得好不好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这是低级变态的社交行为。但是这种交流模式几乎发生在所有陌生人社交的开头,相信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人都会很难受,瞎聊的用户体验是非常恶劣的,这种互动模式本身就不符合人的社交行为。 用户心理:什么才是正常的社交行为?是因为彼此有需求,然后两个人在这个过程建立联系,进而产生情感,成为朋友。 市场上有多少移动社交喊着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跟陌生人即时聊天,但实际情况呢?有多少用户对附近的人打完招呼之后几乎是得不到回应的!知道了附近的人又有什么用呢?两个人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需求怎么聊天?怎么建立联系?不要以为有了“附近的人”就能够做到随时随地聊天?社交没这么简单。 如果仅仅只是提供一个知道彼此的平台而没有帮助用户之间建立联系,陌生人社交最后一定会演变成为“约炮神器”。原因很简单,年轻人最大的交友动力来自于“性”的冲动,这无法避免。 微信和陌陌都是没有理由的社交,所以最后由“性”的巨大动力演变成为以“约炮”为主的社交行为,慢慢的失去了可以一起讨论兴趣爱好的基因,对于大量的用户来说,双方之间没有话题,彼此不了解,是很难进行深入沟通,保持长久联系的。 4.兴趣爱好是社交第一话题。 社交是以某件事建立联系的,而人们最愿意的就是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建立联系,所以这“某件事”大部分情况下就是彼此共同的兴趣爱好了,球迷影迷,票友歌友,果粉米粉,文学爱好者,共同职业,老乡之间是最容易建立联系的,因为彼此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用户心理: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才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微信和陌陌只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跟周围人说话的平台,但却没有为互相说话的两个人提供一个彼此感兴趣的话题。 有时候想找个人说话了,在微信和陌陌上跟人打招呼,却发现根本就没有人愿意理你,如今,在微信陌陌里,用户发出搭讪得到的回复率已经变得很低了。 社交不再只是一味的追求搜罗美女和帅哥,而是转向自己的兴趣爱好,唯有这样才能建立起长久的联系。可以问问自己,微信3亿用户,陌陌更是高喊“让陌生人不再陌生”,但是你到目前为止,到底在这些社交应用中结交到了几个真正的朋友?有吗?所以尽管有了微信和陌陌,人们依然找不到人可以聊天,尽管有了“附近的人”,但孤单的人依旧还是孤单。 5.社交是有场景的,偶然性的,暂时性的。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很忙,忙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要社交,所以社交刚开始一定是偶然性发生在某一场景下短暂性的聊天。社交更多的时候不是为了长久的联系,只是为了解决暂时性的问题,比如,在机场两个小时的无聊时光需要有人打发,生活压力大了需要有人倾诉发泄,比如想聚集一群球迷一起打篮球,工作中遇到一个棘手的事情希望有人指点开导,想吃寿司不知道这附近哪家店更好吃。这也就是移动社交的场景和使用时间会更加随意,更加碎片化的原因了! 用户心理:只是想解决某个问题或者是某段时间很无聊想找人打发时间,过后可能就不再联系了。陌生人之间要想从认识到结成好朋友,需要建立很多的联系。 微信陌陌并不能提供临时性场景化的聊天,所以无法做到即时解决用户需求。 6.最好的社交模式是能够打通线上线下。 80后和90后的这一个群体都或多或少地患上了社交孤独症,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不应该只是线上的虚拟的,线上只是社交的一个平台,但绝对不是社交的全部,更不是可以取代线下现实社交的。互联网不能让每一个人都变成宅男宅女,互联网应该是为线下社交搭建一个平台通道,而不是取代线下社交。 以彼此的兴趣作为社交的联系点,让举办线下兴趣活动成为了可能,唯有线下社交才能增进情感,让社交演变成为人际交往的真实关系。 微信陌陌简单的“以长相交友”的方式难以发展成线下的真实关系,一般人不会以这种模式交朋友。而陌陌无形之中已经被定位为低端的社交产品了。 7.目前移动社交产品存在的问题? ①社交模式不符合人正常的社交行为,附近的人失效,更多的时候跟附近的人打招呼并不能得到呼应,特别是对于庞大屌丝群体。 ②“瞎聊模式”无法解决用户的社交需求。 ③没有兴趣需求建立联系的社交模式无法产生持续的动力。 ④非场景化的聊天模式无法解决用户的即时需求。 ⑤仅限于线上社交,线上社交行为难以演变成为真实的朋友关系。 8.未来的移动社交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①无处不社交,在任何的场景,你都可以与你有兴趣的人一起互动交流。 ②能够让人与人之间即时建立某种联系,人们可以一起互动交流感兴趣的话题。 ③强调轻参与,更多的用户可以参与进来,没有过多无必要的限制。 ④不强调交友,为人们解决真正的社交需求。 ⑤打通线上线下的联系,让社交发展成为真实关系。 可以预知的是,未来的移动社交领域绝对不会只有微信一家,但也绝对不会是跟微信陌陌同样的社交模式,期待未来的移动社交领域能出现一些更有趣的社交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