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交还有什么好做的? - 91运营网
91运营VIP会员全新升级,尊享多项权益, 点击查看 >
X

移动社交还有什么好做的?

发布者: jane20  4357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移动社交还有什么好做的?

本周二苏宁放出消息要做类似微信的社交APP,让最近已经处于焦灼状态的移动社交市场再添了一把火。

移动IM江湖已经非常之热闹:微信独大,易信短短两个月收获3000万用户,挟网易和电信的资源挑战微信、日本的Line开始在上海投放广告、以“约炮”起家的陌陌在转型,米聊偏安发烧友市场、来往被阿里上下强推……

移动社交还有什么好做的?无非就是熟人和陌生人,大佬们和先行者们都吃透了。

不过直到现在,仍然一直有新的“傻X”重进这片火海,除去毫无新意的纯跟风产品,其中不乏一些有着独立逻辑和定位的产品出现,对于“微信”等显而易见的问题,这些产品的创业者们有着更清晰的思考。

或许有一天他们也会成为炮灰被迅速遗忘,但是他们对产品的思考和创新产生的价值,或许远比一款成功的社交产品有价值,网易科技挖掘的一些“渺小”的移动社交创业者,目前他们的用户还没有过百万,不过他们对社交的思考和实践所产生的价值,或许远大于成败本身。况且,谁说就一定没机会呢?

1.某某的二度人脉逻辑

从现在的产品看,“某某”并不是一款太像模像样的产品,用户打开某某,翻看被推荐的人,点击“约她”发出约会邀请,如果对方接受,双方还可以进行即时沟通,而沟通的方式就是已经泛滥的——阅后即焚。

除了阅后即焚,这款产品看上去与陌陌并没有太多差异,用户又没有陌陌多,你很难明白为什么当初徐小平会看上这样一个项目,还为它指定了名字,也很难理解为何其联合创始人叶雯佳放弃海外投行的百万年薪加入这样一个屌丝团队。

“我们是做‘二度人脉’。”叶雯佳在谈到与微信和陌陌的区别时提到了这个词,这是某某的产品逻辑出发点。

二度人脉简言之就是朋友的朋友,QQ已经在PC上通过“你可能认识的人”把这一关系做的很透,不过微信并没有挖掘这一关系链条,而陌陌则完全是陌生人关系。

“线上社交要么是微信,一度人脉,要么是陌陌的陌生人,在线下,你扩展人脉的最有效路径通常是朋友的朋友,这就是二度人脉的机会。”叶雯佳说,二度人脉是一个夹缝市场。

目前某某会通过双向关注、互动频率、活跃度等信息通过算法给用户推荐约会对象,这一约会对象就是用户双向关注的微博好友的朋友,叶雯佳介绍,在下一步,用户将可以看到两个人之间的共同好友是谁,同时在账号系统引入后可以把个人信息精确化,就与微博的“共同好友”有了差别,用户可以看到自己是通过哪个好友认识对方的,同时通过工作、学校等信息进行更精确的匹配。

尽管可提供的选择比陌陌少了很多,但是在叶雯佳看来,二度人脉恰恰解决了陌陌沟通的成功率的问题。当陌陌的男女性用户活跃度不匹配,男性用户发消息就普遍得不到回复,而半数人的二度人脉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约炮”需求,另一方面也会因为“朋友的朋友”这一层关系提高达成双向沟通的概率。

不过接入微博开放平台账号的“某某”还要面临一个问题——微博关系的弹性化,很多用户并不真正认识自己的微博好友,更不要说好友的好友,事实上这一层关系已经接近了陌生人关系。而熟人关系的微信并没有开放关系链,叶雯佳也希望国内有一个像Facebook一样的强关系平台开放给创业者,不过微博关系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陌生。

“二度人脉沟通的成功率会比纯陌生人高很多,再怎么弱的一个弱关系,也比完全陌生的关系强。”叶雯佳说。

2.脸脸:O2O2O?

记者在阿里云的开发者大会上见到了脸脸,虽然此前曾体验过这款产品,但是直到脸脸的产品总监浦希哲详细介绍后,记者也没用明白这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

一方面它是一款社交产品,用户可以定位自己的具体位置,比如外婆家餐厅、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或者XX小区,然后通过摇一摇的方式加入到以这些地点为单位的群组,这一点有点类似于当年的“幸会”和“在这儿”,前者已经被放弃,后者出售后也基本被放弃。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选择“城市”查看同城好友——类似陌陌。

另一方面它是一款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商家可以通过它对店内用户定向推送信息,包括优惠折扣、菜品推荐、特价菜等,并将用户的操作记录到后台。

而它的创始人,一位是1995年和马云一起创办中国黄页的何一兵,以及曾任东方通信总裁、首信CEO、银泰宝货CEO和总裁的周明海。

用浦希哲的话说,这是一款O2O2O的产品,用户加入某个特定线下场景,通过脸脸转移到线上,商家通过线上的方式对这些线下用户进行管理和追踪。

这听上去很玄乎,集合了2C的社交和2B的CRM,可以像陌陌一样查看附近好友,可以像幸会或者来往的扎堆一样加入特定活动拓展人脉,也可以像街旁一样在某一场所签到并查看消费信息甚至点菜。

不过浦希哲表示,其实脸脸的逻辑并不复杂,把用户精确地圈定在某个基于特定场所的群组内,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商家可以精准的把信息推送到现在正在这个场所内的人。

“第一陌陌只是显示这个人在附近,但是并不显示在哪儿,脸脸希望通过对场景的约束让沟通回归到线下,现在我们出去聚会一时兴起会建个群组,但是回去以后就没用了,反而成了骚扰,事实上我们的关系仅保留在线下。第二微信公众账号无差别的推送信息给用户构成了骚扰,是否垃圾信息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精准,脸脸解决的是帮商家找到现在正在这个商场内的用户,并向他们而非所有用户精准地投递信息。”浦希哲说。

目前脸脸仅在杭州地区做大规模推广,它的问题也显而易见,1、O2O是一门水泥味儿很重的生意,如果要走向全国,将消耗大量的地推成本;2、如果用户没有达到一定密度,特定场景社交的概念将无法实现 ——用户根本找不到人;3、容易最终沦为“精准”约炮软件,O2O成为空中楼阁。

浦希哲表示团购大战留下来的外包地推团队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方式搞定商户,而用户量的问题将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大规模推广来实现,通过周明海的关系,脸脸在资本方面并不太担心。

3.站不起来的小坐

准确地说这是一款失败的社交产品,它的概念是帮助用户发现并结识和自己乘坐同一趟公交/地铁/飞机/火车的用户。

小坐在今年2月份发布,主要功能包括基于某条线路发现、关注好友并进行互动,加入某条线路的“动态”并发布消息,基于某条线路查看商家优惠信息和线下活动。

目前类似的产品还有一款叫“站台”。LBS+场景+社交的逻辑听上去很有搞头,但是其创始人魏志成最后发现,这个痛点其实有些不痛不痒。目前小坐的团队已经把精力转移到了另一款产品,而小坐仅作正常维护。

魏志成这样总结:

1、这一社交方式需要一些教育成本,用户没听说过,地铁等场景信号也不稳定,体验成本较高;

2、基于位置的社交可以有其他可替代方案,用户需要更加直截了当的方式,就像愤怒的小鸟,射出去感觉不对就重来一遍,如果它帮你分析上一次的抛物线有什么不对怎么改进,很多人就望而生畏了,用户不关心什么线路不线路,他们只想找个看对眼的人聊天,公交、地铁的限制反而成了一个包袱;

3、线上社交产品一旦碰到O2O,转化率就惨不忍睹,小坐一开始是冲着O2O去的,希望给用户提供消费场所,帮助用户完成约饭或约活动,但是用户的需求只是聊一聊,而不是消费。

小坐的初衷是一款基于位置社交,引导用户消费的产品,但是最后发现用户只是通过它找到看得上的陌生人,聊两句——这一需求与陌陌无异,拼线上,小坐肯定不是陌陌的对手。

于是魏志成和他的团队转向了另一款产品——薇蜜。

4.薇蜜:男人止步

扎克伯格泡妞失败后创建了一个给美女打分的社交网站,最后它变成了今天的Facebook,若干年后有人反其道而行,创建了一个给男人打分的网站Lulu,而它的打分标准更加赤裸,除了长相、幽默、气度以外还包括床上功夫。

薇蜜的一部分产品形态类似于Lulu,仅限女性用户注册,可以导入新浪微博好友,在里面看到自己关注的男性的点评信息,当然所有点评都是匿名的,或许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男朋友在上面被很多人点评床上功夫好,但是你无法知道那些人是谁。第二部分是社区,这样的女性社区在APP中并不少见,大姨吗、辣妈帮等产品都有,不过大姨吗偏向健康,辣妈帮偏向新手妈妈和准妈妈,而薇蜜的话题则偏向两性和情感。

第三部分是闺蜜圈,用户可以组建上限为5人的闺蜜圈,并像来往的“扎堆”一样在圈里发布多媒体信息。

薇蜜会自动识别用户在注册微博时填写的性别并把男性用户屏蔽在外,当然用户修改微博性别后也可以登录,不过如果被举报将被封号。

魏志成表示,任何产品加的人越多就越会有私密问题,所以闺蜜圈的上限为5人。另一方面朋友圈、微博是泛社交的产品,没法服务于私密,尽管微博有分组,但是用户不可能认真的去分组管理信息流,而微信是所有朋友通用联络的工具,闺蜜需要一个更私密的产品。

点评和社区都是切入点,魏志成称薇蜜真正想做的其实是闺蜜关系,这是可以长期沉淀的东西,用户沉淀下来后可能会做增值服务,比如推荐女生喜欢的消费信息或产品。

对国内用户来说,就算是匿名的,像点评商品一样点评男人仍然显得过于开放,为了避免返回一个“零点评”的结果,薇蜜把明星大V也算进了被点评对象内,而点评者多是粉丝。不过这已经偏离了类似Lulu的男性点评路线,魏志成表示未来会把明星和普通用户分开。

或许就像小坐一样,一个看似成立的逻辑最后在粗暴的有用户需求面前被推翻,以上几款产品可能某一天突然销声匿迹,也可能笼络一批用户小富即安,不管结果如何,在目前的激烈环境下能够想清楚并有勇气杀入社交领域仍然是值得崇敬的,而如果最后失败了,其在社交领域的种种尝试对后来者或者创业团队本身而言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勾搭小编微信号yunyingba,加入91运营官方社群,会运营的人都在这里了

加入vip会员
分享到:


扫码加入91运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