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单词点爆你的社群 - 91运营网
91运营VIP会员全新升级,尊享多项权益, 点击查看 >
X

7个单词点爆你的社群

发布者: 91运营  6208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7个单词点爆你的社群

何为「7个单词」?

这「7个单词」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就是广为人知的5W2H。

对于5W2H分析法,我早已在书中读到,并在工作中经常运用。但是,真正对它的了解,还是在接触了知乎之后。

2013年12月接触的知乎,正如2014年7月遇到的简书一样,瞬间击中我这只互联网小菜鸟。用了一段时间以后,我跳出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大家在知乎上提了那么多问题,到底都在问些什么?

为了弄清这个答案,我在2014年上半年,花了很多周末时间,关注了12000个问题,并用Excel对这些问题进行拆解、分析、归纳。

耗了半年心血,最终发现,藏在12000个问题背后的秘密,竟然只有一句话!

who how to do what things with who by what tools and how much money/energy @ where # when for why

who = 行动的主体:人/组织

how = 形式/方法

to = 动作指向

do = 做/感觉

what things = 事情

with = 和/联系在一起

by = 利用

what tools = 物品/工具

and = 花费

how much money/energy = 金钱/能量/成本/数量/程度

@ = 在(某地)

where = 地点/场景

# = 在(某时)

when = 时间/阶段

for = 意愿/注意力指向

why = 目的/意义

但就是这一句话,让我对5W2H有了不一样的理解。简单解说如下:

  • 人们的问题背后,隐藏着的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 这个世界是真实的,也是抽象的。
  • 对于人这个物种而言,真实的世界是人的身体所触摸和感觉的存在,抽象的世界是人的头脑所观察和思考的存在。正因为人同时携带着身体和头脑,所以,人的世界既是真实的,也是抽象的。两者并存。
  • 存在(being)= Σ 发生(happening)
  • 所谓存在就是在每一个当下所有空间的正在发生的集合。在真实中,没有静态的世界,只有动态的发生。
  • 对于真实的发生,我们只能去参与,比如吃、喝、拉、撒、睡、爱、恨、跑、打、买…它是由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的行动来完成的。在这里,无需区分某人、某物、时间、空间等等虚无的概念。
  • 可以看看《动物世界》,感受一下这种存在。因为人的前身,有了发达的大脑而成为智人之后,便很难不通过头脑去生活。
  • 一旦通过头脑,就自动对真实的发生作出区分、命名、贴上标签,于是就有了数以百万计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等等。正是这些词语,给人构建了一个庞大而混乱的抽象世界。
  • 这个抽象世界

通过无休无止的念头存在于脑海

通过声音传递出口成为话语

通过文字写在了纸上

通过代码映射在互联网中

  • 所以,人们在知乎上提的12000个问题,就是抽象出这个世界的要素,试图去描述种种发生。而最终得到的一句话,就是从中提炼出的描述模型。
  • 5W2H完整抽象并界定了每一个“发生”,也就是说,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拆解为“时间、地点、人、事情和物品、动作与方法、数量与程度、目标与意义”,虽然有的问题在表达时略去了某些要素,但是每一个要素都藏在问题里。
  • 真实发生 → 抽象世界·5W2H要素 → 叙事(思考/话语/文字)

5W2H与社群有毛关系?

以上花了大量篇幅解释了「7个单词」是什么,看起来有些不着边际。其实不然。

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按照积累的经验和某种小技巧直接入手,往往也能处理好当时遇到的问题。但是,在“当时解决”的背后,隐藏着混乱。

恰如手头有一团乱麻,只理清了一个边边角,等以后再遇到问题再理一点,却不喜欢或懒于一次理清。

这个“一次理清”就是跳出来看,回到事物的源头,从本质出发把每一种“发生”拆解为5W2H要素,进行条分缕析。

就打造社群而言,它是一种“发生”,也有完整的5W2H要素。

如果只是经营一个交流、勾搭、分享的群,那么无需做太多的工作。

同时,也因为没有额外做功,难以达成期待中的化学反应。就像一盆水,放在太阳底下,就会晒暖。但要想让它沸腾,由液态转为气态,需要用大量的柴火持续烧。

如果考虑打造一个对内创造价值、对外传播影响力的社群,那么就有必要全盘梳理一下5W2H的要素。梳理的过程,就是对社群目标、计划、行动的提纲挈领。

所以,上面讲的就是内功心法。不单单对于社群,对于其他事情也适用。

1101 7个单词点爆你的社群

回到源头,梳理清楚

Who:人

我们是谁?由哪些人组成?这些人来自哪些领域?群里擅长的主题是什么?筛选标准是什么?怎样连接到这些人?连接的方法和渠道是什么?

建群的宗旨是找志同道合的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具有相似兴趣与气质的人会相互吸引,通过连接形成一个圈子。这就需要发起人,去寻找、吸引与筛选。

参照怪木西西提出的群裂变:入口群 → 群主 → 分享朋友圈 → 邀请入群。

可以要求凡是要入群的,必须同时推荐一个符合群定位的人。

如果要做一个有价值有灵魂的社群,关键不在于有多少人,而是这些人是否有料,聚在一起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最好先从小圈做起,再不断裂变,做成大圈。

小群的维护成本低,成员活跃度高,可以做到深度交流;大群里整体的参与相对弱,很多人插不上话,慢慢没有存在感,就陷入沉默,也不愿积极投入群的活动和交流了。

挑对人,后面的事情就好办。群有趣,是因为人有趣;群有料,是因为人有料;群有深度,是因为人有深度。

在经营社群过程中,留心总结成员的不同类型,有哪些小圈子,哪几个是运营的keyperson:谁是意见领袖、谁分享干货、谁主动维护群规、谁热心参与活动、谁鼓掌叫好、谁打情骂俏、谁喜欢水聊刷屏、谁在潜水围观…

秋叶在《关于社群管理,很多大佬都要学习的经验》一文中,把社交群成员分为六类:思考者、组织者、求教者、挑战者、清谈者、围观者。

社群要想保持活力,要激发成员的活跃度,要及时观察群友的动向,保持社群的平衡,必要时定期请离长期潜水的成员。

Why:目的

设立群的目的是什么?定位在哪?核心价值是什么?如何变现?

人与人的连接形成社群。一群人聚集起来之后,可能做成大事,但是不明确方向的话,也可能成了乌合之众。

优秀社群的基础在于:让对的人在一起做对的事。这里“对的事”就是共同的目标,或者说一件共同的任务。有了共同的任务、持续的活动,社群才有活力,也才可持续。否则,大家就像进了一间小黑屋,不知要干嘛,自己能贡献什么价值,过段时间就陆续退群了。共同的目标就是照亮小黑屋的那盏灯。

理想的社群是指大家在群里既能玩得开心,学到东西,还能赚到或帮助赚到钱。从这个角度看,一般的群就是聊天小组,而理想的群则像一个公司般运作。

目前市面上所见的,大多是先有成功的人、成功的产品,然后围绕着人和产品的粉丝组成了社群。而先有因兴趣结成社群,然后由社群打造出成功的人、成功的产品,目前还极少见,也很难。

随着社交工具的运用,更多的人能够更快的连接到更多的人,“社群或者说城市部落”在未来也是一种趋势,从中可以衍生出 吃喝玩乐、聊天勾搭、创业赚钱、发明制造…等等新的商业模式。所谓的“社群+”。

这种模式的形成,一方面要靠时机,或者说社会氛围的形成;另一方面,要靠某些人、某些社群,率先试水,打出几个爆破点,后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上了。用句俗话说,就是还没尝到甜头,有了甜头都是一窝蜂的上。

连接和打造是为目标服务的,一个社群不一定需要明确的目标,但是一个成功的社群必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目标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果。

这种成果有很多的模式,各种模式也都有成功案例。比如:

  • 点将招聘:作为一个中介平台,分发资源;
  • 罗辑思维:打造大V,推出一个代言人;
  • 馒头微课:在群里打造或拢聚一批各领域讲师;
  • 打造所有人,即每个人都有他擅长的领域和话题,那么当每个人所擅长的能被挖掘出来,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那么就发挥 1+1>2的作用了。比如群里所有人写文章共建一个公众号、共建一个喜马拉雅语音频道、共建一个优酷视频频道、共建一个公开课。目前“维基百科”算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但是我还不知道有类似成功案例。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以上四种的区别就在于举整个社群之力,打造的是 the others,one of us,some of us 还是 all of us。

一个好的群名字、logo、slogan、群格言,甚至吉祥物、群衫,这几个很重要。

  • 一方面,可以帮助塑造群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增加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让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
  • 另一方面,对外宣传时,也要围绕着群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来说故事,这样才能增强群的影响和吸引力,也为变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What:事情

群里可以做什么?即 do lists;群里不可以做什么?即 don’t lists。

可以根据每个群成员的特长,主动领取或由群主分配不同的任务,形成分工,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群的建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群有群规,都是一个道理。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有助于让成员形成自律,不会歪楼、让群变质。靠人管人,累死人;靠愿景和制度管人,无为而治。

有新人入群时,或者有行为触犯群规时,群主可以把群规发出来,以作提醒。

255 7个单词点爆你的社群

另附哈维尔的《对话守则》一份供参考:

1989年的冬天,哈维尔等捷克知识分子在布拉格成立了“公民论坛”,制定了8条《对话守则》,在街头巷尾、居住区、大学校园到处张贴,希望广为人知,以便监督。

  1. 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
  2. 不做人身攻击。
  3. 保持主题。
  4. 辩论时要用证据。
  5. 不要坚持错误不改。
  6. 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
  7. 对话要有记录。
  8. 尽量理解对方。

When:时间表

某些经过测试,反响不错,能产生价值的活动,可确定下来作为群里的定例,比如定期分享、聚会、打卡之类。

将这些作为定例的事情,制作成《群时间表》或《群课程表》,定期发出来以作提醒。

How:方法

群实验室:专门记录来自群友及借鉴自其它群的玩法,专门研究社群怎么玩?也可以到豆瓣同城上,寻找活动创意。

关于群的运营

  • 征集群名、slogan、logo
  • 群名的作用:冠名广告、群内公告、重大事件、微博热词、每日励志
  • 群规征集与探讨
  • 群友统一昵称
  • 建立群里的投票机制
  • 征集文案,打造一个群的故事,以及系列宣传海报。
  • 群通讯录:记录成员的姓名、网名、工作、擅长领域、爱好、性格、城市,等等。对聊天记录中涉及的成员的个人信息及经历,及时记入档案。这样方便让大家资源对接或者认识更多的人脉。
  • 群友可触话题领域及可触人脉网
  • 汇集群成员的自我介绍
  • 每个成员给出三个词为标签来形容自己,然后汇集成标签云
  • 群任务清单:或者叫群时间表,或群课程表,记录作为定例的活动。
  • 群天气预报:每日清晨由专人预报今日天气,语音+截图。
  • 群早报:每日由专人汇集今日主要媒体的新闻要点,分享给群友。
  • 群周报:扼要记录本周群内的动态,如人数、讨论主题、活动、分享的干货等,可预告下周群内的活动。
  • 群成员头像墙
  • 定制群T恤衫
  • 群歌
  • 制作群吉祥物
  • 制作群手帐
  • 设定群聊语法:如@人,#话题#,【备注】,《书/文章》等。
  • 建立一个专人维护的群微信号,以其朋友圈作为通知、分享、展示之用。
  • 人多后,大群拆小群。
  • 群建议箱:每人每月对群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提一条建议。
  • 群大事记:记录群内发生的重要事件,走过的关键节点。
  • 建立群基金,凡群策群力所得收入均记在此基金账上。
  • 老人带新人
  • 对于群的运营,要有一种产品的迭代意识,测试玩法,关注问题,寻求改进,不断出新鲜的红利,突破瓶颈和周期。

关于群的价值输入(活动:引爆,参与感,游戏化设计)

  • 群打卡
  • 群日签:每日格言,推荐用“一种”或“小记”App制作。
  • 群成员轮流于每天某个时间发送一段60s语音,就像罗辑思维那种。
  • 群圆桌:定期由群成员,或者邀请外面的嘉宾来作线上分享。可用“石墨”作文字直播。
  • 举办线下群沙龙。
  • 不服来战:群里举办辩论会。
  • 群头脑风暴:针对某一问题或话题,说出自己的创意或观点,一人只发一段文字,过程中不许讨论。
  • 群故事接龙
  • 图书漂流
  • 头像快闪,自拍快闪
  • 群快闪:每天一期,公布二维码,拉40人小群,每期一个主题,比如扔三本书目,扔完留10分钟勾搭时间,当即解散。
  • 群友点名活动:晒包、晒书单、微笑挑战、所有人问所有人、一句话表白…在朋友圈中开展群友接力
  • 群征文
  • 群翻译
  • 模拟面试
  • 模拟路演

关于群的价值输出(结构化信息)

  • 群语录:群友的经典发言,作为片段,发到群微博中,并@发言者。一段时间后,可把语录汇总,分为不同主题,出一本小册子。
  • 群方法论:干货进一步提炼为模型和方法论
  • 群问题库:收集群友问过的所有问题,依照不同问题的一些回答,发文在群公众号中。
  • 群书单:记录群友推荐过的所有书单,并在群豆瓣号中建立豆列。
  • 群文库:群友分享到群里的好文章,分门别类,以简书或为知笔记建立索引链接,每天专人更新。
  • 群专题:在简书建立群专题。
  • 群共享资料库:群友分享过的资料,均存一份在网盘中。
  • 群主题探讨PPT:定期汇总群友针对某一主题的讨论,做成PPT。
  • 群公众号
  • 群电台:喜马拉雅,荔枝等。
  • 群优酷频道:汇集群友上传的视频,如果有能力做到,可以考虑做成TED那种。
  • 成立知乎小分队:每周组织一次几十个群友共同去答知乎上一个问题,以答案来切磋比拼。
  • 建一个群知乎号:每天要有一个人去登录以群的身份答一个问题,这样一年就有365次回答。
  • 群友一起拍摄一个搞笑视频,或者自制一部微电影。
  • 群出书
  • 出版群周刊或月刊
  • 群wiki:群内成员共同编辑百科知识库。

关于群的商业变现

  • 出租时间:每天出租一小时时间,一个主题,建临时群,擅长此主题的大咖入群,群外想学习此主题的人入群,付100元红包。
  • 群课:或群讲坛,群内成员制作课程,到其他群作线上分享,或线下讲座。
  • 入群会员费
  • 群众筹
  • 群名冠名费
  • 群讲座冠名费
  • 出版收入
  • 讲座收入
  • 公众号、电台、优酷频道等广告收入
  • 群内广告收入
  • 群的裂变、复制与加盟
  • 群市集
  • 和厂家合作推广或打造产品

Where:地方

在哪里可以找到我们?

对于一个社群来说,沉淀结构化的信息很重要。

在一个活跃的社群里,散落着许多小石头,结构化就像社群里开了个炼金工厂,把小石头炼成金块分享给大家,这样社群的价值就更大,粘性也更强,大家可能会离开一个石子场,可谁愿意离开一个金矿呢。

沉淀信息的方法,参考《How:方法》中所列。

这些沉淀下来的信息,会保存在各种地方,方便对内分享,也利于对外传播。

包括:网站、群二维码入口,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豆瓣小站、简书,喜马拉雅电台、优酷频道、网盘、邮箱、协同工具如Tower…

How much:多少

我们已经做了哪些事?收入多少,开支多少?

社群大事记,记下关键节点。

记下社群的收支账目,并定期公布。

后记

移动互联时代,谁懂得连接,谁懂人性,谁会经营社群,谁懂传播,那么谁就更容易抓住社交红利和商业先机。

社群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它从原始部落时候就已经有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微信等平台,不过是工具。只要有人在的地方,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社区,人性是一样的。每一个人都试图在他所在的地方寻找参与感,获得被他人需要的感觉

人就像木偶,而人性就是在背后牵着木偶转的丝线。只要把这丝线理清楚,那么经营社群就容易了。

微信群本身,还有许多功能上不便的地方,但是这个我们无法去改变,只能适应别人的平台,玩好自己的游戏。试问几个问题:

  • 基于微信群现有的功能,我们把每一样都玩到极致了吗?

事实上,我们几乎对手头的每一种工具都没有玩到极致,却在一边不断抱怨。

  • 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别人家都是怎么玩的?
  • 每一种新的功能出来,我们是否第一时间跟上,开发出对应的玩法?
  • 微信群功能的改善空间在哪?这个空间是不是第三方的生意机会?

凡是我们用起来不方便的地方,有抱怨的地方,我们希望用微信群实现却实现不了的事情,都可以看作微信群的改善空间。

以上还只能算是大纲,提供一种思路给群主们作参考,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运用。

文章作者:V先生

文章来源:V先生专栏(思想是不怕子弹的,微信号:iamvxs)


勾搭小编微信号yunyingba,加入91运营官方社群,会运营的人都在这里了

加入vip会员
分享到:


扫码加入91运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