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沙小皮,微信公众号视觉志的创始人,如今缔造了视觉志文化传媒公司,旗下公号粉丝近1000w。主要产品为视觉志、她刊,其中视觉志的粉丝数约为370w,她刊约为350w,月营收达上百万。本期秦刚访谈,我带大家走近文科男沙小皮,跟大家分享下“300万粉丝的故事”运营心得。 秦刚:每次采访微信公众号的大咖,所有人都想知道,你们是如何增粉的? 沙小皮:其实讲这个话题之前,我要告诉大家,在一个平台初起的时候,敢于尝试的人,其实比起后来追赶的人,就是多了很多的优势。 三年前,我刚开始做微信号,那时候有些野蛮成长的方法,后来平台将这些方法列为违规的方法,所以现在即使我知道几十种加粉方法,比如视频带粉丝,互推,萌宝投票,很多都是规则所不允许的,但是很多这类方法是粗暴却是比较有效的。 但是现在这些方法,对于很多运营者来说,作用不大。这些办法在2014年还跟买彩票差不多,也许赚到几个留下的账号,但是平台出了明确的规则之后,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之后,很多同行也会去举报。所以静下心来总结,长期有效的只有两个。内容涨粉与广点通。 第一个是内容,做内容涨粉的方法最好的就是做爆文。很多小号如果赶上全民大热点,也可以有不错的收获。 对于内容的热点分析,我的做法是采取每天总结的方式,也就是每天早晨都会开个小例会,把前一天的转发,阅读做个分析,包括粉丝的留言,都会集体讨论,什么样的内容,是粉丝喜欢的,什么是粉丝不喜欢的,微信后台提供的数据反馈,信息详实,对于做自媒体的人,已经是非常好的馈赠。 粉丝量大的话,内容一发布,几乎是瞬间就收到反馈信息的。这在以前的传统媒体是做不到的,但是现在,内容的好坏,直接以阅读量为基准作为考核的。 在这里,我提醒一下大家,要做品牌号的,需要保持一定的格调,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阅读下滑的。有一些朋友,一开始还能坚持一些有逼格的文章,后面坚持不下去了,号的效果也没有出来。 第二个是广点通,是一个很直接很有效的方法,就是买粉丝,这个玩的最好的是”一条”与”二更”这2个公众号,她们在广点通红利期的时候做了很大的投入,也获得很好的回报。当时广点通在2014年刚出来的时候,一个粉丝的获取成本才5毛钱,当年我的帐号是个人主体没办法开广告主,不然我会贷款去投,直到现在,我还是建议,如果你有条件,还是可以做一做的。因为微信一直不做流量分发,唯一做的一个点就是广点通。 秦刚:请问一开始,你是如何定位视觉志的?发展下来,中间经历了哪些调整? 沙小皮:我一开始定义视觉志就是:中国第一视觉微刊,引领图片阅读时代。后来发现完全的纯粹图片,没有任何的社会属性,对目标用户的定位还是太高了,不够接地气,曲高和寡,我们想做一个大众媒体,慢慢放下自己的属性,在内容加入一些图文并茂的元素,这些,都是根据后台的数据是调整自己的属性,因为定位太高的话,涨粉就慢。 品牌打造是视觉志一直坚持的,视觉志是一个纯草根起家的账号,我之前是没有什么背景与水平的屌丝,身上没有光环,就是只从微信起家。 之所以到现在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可以做成品牌媒体,最重要的就是订阅量,就是粉丝数,在圈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之后,你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圈粉的过程。比如我们曾经报道过一些明星,她们看见了,也会找过来,帮你做传播,因为她们觉得这个内容的传播很有调性。 在做品牌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排斥广告,很多人觉得广告会影响企业形象,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我看来,很多企业,就是一线品牌,当他们在你这里投放的时候,会提高你的品牌形象力。广告主会互相攀比的,你的广告质量也会不停的得到提升。你的客户越来越牛,你的同行也会觉得你牛。 我的这个意识,是奥迪找我合作的时候,我才萌生起来的。后来奔驰,宝马也找过来,我们的粉丝看到了会觉得,哇,这类大品牌,都找你投放,会觉得我关注的账号很厉害,其实与广告品牌结合好的话,完全不丢人,可以双赢,一石二鸟,对客户也好,对自己也好。 你要做品牌媒体的话,也要经得住金钱的诱惑,很多土豪就是过来要拿钱砸我们,我们都抵抗住这个诱惑了,因为我们想做品牌的长续发展,不是想捞一票就走。 秦刚:你一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是单打独斗还是组建团队? 沙小皮:我一开始是单打独斗。之后2014年,我参加一次由猫老大组织的草根微信公众号运营者的聚会,猫老大告诉我,你既然出来创业,你也不是只想做个博主,做个写手,你肯定想做一个媒体品牌,你要尽快的团队化,公司化,规范化。 这话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即使自己再高产,最后也就是做到一个小博主吗,能做大的,背后都是一个团队。我迅速让自己从一个主笔,转向一个总编,最后再转向CEO,迅速组建好一个团队后,我变成公司最不能写的人,而是能给公司拉资源的人。 组建团队的时候,最开始是在视觉志上发了一个招聘广告,差不多收到300多份简历,后来有一些报纸媒体,还有一些学校的宣传给我们做了报道,一些学长学弟就来投奔我们,也是我们团队初始的形成。 我对团队成员的要求是,选择一些文笔不错,有一些小特长,比如会懂设计,一些英语,法语,俄语很好,可以在国外的网站找到一些素材,可以让素材涉猎更广,慢慢的团队形成一个规范化的运作。 2014年前,视觉志完全是我一个人在做,那时候到处抄,到处组稿。组团队大半年后,我一天都没有写过,我们的原创团队,已经比我厉害太多了。 我从文案的工作解放出来之后,开始做公司规划,人员调配,对外资源的对接,这样公司才能形成良性发展。我第一次遇见猫老大,我还自己在做内容,他告诉我,等到有一天,你自己把东西交出去之后,你就没必要再去碰了,确实是如此。 秦刚:你在微信发展得这么好,对其他平台也有布局吗? 沙小皮:现在做自媒体,最好就是微信,但我认为微信也有其周期性,不可能是永久。这里我觉得要提醒大家,选平台,你选的对不对,会决定你的生死。我之前有朋友做微视,微淘,比我们拼多了,几乎隔一个小时就发布一次内容,但是还是死掉了。方向要是选错了,你可能每一步,都在走向死亡。 其实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创立的媒体品牌永久的发展下去,我们会思考,现在微信平台是最好的平台,如果这个产品的使用周期过了,我们可能要面临迁移平台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一个隔代发展得问题。 什么是隔代发展?我举个例子。 现在微信做的最好的,是人人网那批人做的最好。为什么呢?因为之前微博发展得很好的时候,人人网的那批人觉得自己在人人网发展也不错,就没有去占领微博这个渠道端口。 后面很快看着微博火起来,错过了机会。所以当微信起来的时候,这批人迅速的占领了微信这个平台开始发力做,所以他们现在在微信这个平台是做的最好的。 假如说,微信的平台慢慢不行了,但是我们已经在这里投入这么多了,我们可能马上再组一班人马,快速的切入一个新的平台并去玩转新的平台吗? 我觉得不太可能啊,毕竟这种平台在慢慢衰落的过程中,依靠这个平台生存的生态环境并没有立马剧烈发生变化,我们可能还是感受到自己活的挺好的,还在向前发展之类的。会忽略对一个新兴平台的投入,现有的人员在现有平台的运营已经很好了,也不想投入新的人员去做新平台的运营,所以往往就出现隔代发展的现象。 但是我觉得,如果没有出来什么能够革命手机的产品,微信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还是会特别长的,因为他的社交属性还是很强的,比如QQ,已经活跃16年了,FACEBOOK,也已经十多年了,活跃度还是很高的。 我知道同行中有不少人也在做QQ公众号,但是我个人感觉QQ公众号的影响力,应该没有办法超越微信,但还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平台。我们试过,在QQ公众平台,你要打翻你在微信的运营心得,思路,手法,都要去改变,从零开始,因为那上面的用户,与微信上,是有代沟,他们的想法,与我们平时了解到的用户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秦刚:很多人觉得,目前一个手机上订阅了很多的公众号,已经很少去打开了,你们的阅读量,是否也遇到下滑的情况? 沙小皮:很多人都在说,阅读量在下滑,我观察到,有一些反而是在上升的,就是一些人格化的账号,这种账号迁移平台也比较成功,因为他们的忠诚粉丝,也会很忠诚的跟随着走。 如果自媒体从博客时代算起的话,博客时代应该是徐静蕾,博客时代一个女明星写文字,大家可能觉得新鲜吧,但那个时候,她更多是流水账,并不是她的文字有多好。 现在微信时代,徐静蕾不再火,是因为他们不能持续的付出去写传播性的文字,你现在再写一些居家生活的小文字,是满足不了阅读性的。 如果个人化的,比如韩寒等,他们在博客时代可以火,在微信时代也可以火。 视觉志一直在做反人格化的事情,我现在觉得这个路子是错的,希望大家能吸取这个教训。可能因为我的出身比较差,所以一直有意识在隐藏创作人的身份属性,所以一直在坚持反人格化,我经过综合分析,我现在觉得这是个错误的方向,如今微信上的各种大号,最成功的一定是人格化的大号。我们接下来做的一些布局,也是在加强人格化。 但是视觉志,可能不太适合做这个事情,因为三年打磨的痕迹太重了,所以我们另开账号来做。我之所以会想到做人格化的大号,受启发是源于视觉志推出的一个栏目,叫七言君,他在粉丝群体中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视觉志的母平台。 我们通过他跟粉丝频繁的互动,让我们的栏目已经开始人格化了,很多粉丝已经开始把他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了,所以我觉得人格化实在是太重要。那如何塑造人格化呢?你最好一定要拿到原创,原创才有评论,评论对塑造一个人格化账号的形象太重要了。 秦刚:今年你们将做哪些调整? 沙小皮:一个账号的进化。我在现在每天都很惆怅,我意识到,我如果不升级积累,可能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为我们的内容没有门槛,别人看到好,别人也可以做,我们没有自己的护城河。 所以今年我们会向更高的媒体形态去尝试,一个是视频,一个是漫画。视频是一个媒体的最好形式,如果有条件,各位应该去尝试这个东西,一个是类似搞笑网剧之类的,比如万万没想到,受众比较广,容易传播。 另外一个是名人脱口秀,如高晓松,罗振宇等,他们本身有才,加上嘴比较贫,他们背后又有一个内容团队在支撑,在做品牌传播,还是很容易就出彩的。 其实我不建议视频去走那种太中间的状态,比较文艺的那种,我觉得做视频做成那样,市场不是那么宽,因为你不太可能有很多的资源。我们现在走的是漫画,我们是属于两边都够不着的,如果说做搞笑的,我们没有这个基因,另外一个名人,我们就差得更远了,所以我们选择了做漫画,看看能不能打造一个自己的IP,然后形成一个内容的壁垒。 做公众号这么久的一个体会,你要跟上这个时代,你不能闭门造车,2013年,很多以前跟我一起做的朋友,走走就掉队了,在当时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大号,没有去思考,进化平台,思考粉丝的需求与变化,适应平台的政策变化,当时红极一时的大号,走到现在销声匿迹了,现在大家都想不起来他。 新媒体这个行业,机会大,但是挑战也很大,但是如果不能及时迭代更新,很容易就掉队了。 来源:秦刚(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