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刚入行的时候,我对于一帮人通宵达旦地调试代码、要求发布时间的产品跟要求发布质量的测试激烈争吵、产品狗跪在设计师旁边陪加班的时候,有些不太理解。 那时的我问老司机们:为什么不多留一点时间、等产品功能完善了再发出去呢?晚发几天又有什么问题啊,我们又没有对用户承诺什么。 类似问题后来一些跨界入互联网的人也问过我:为什么即便只是改几个bug这种用户看不见的功能,你们也要保持每周发版呢? ● ● ●
反过来说,你看到一个app最后一次更新时间是2015年4月,会不会觉得它们已经不维护了呢? ● ● ● 可是,这样频次的发版,很容易陷入到「为发版而发版」的尴尬境地。有时候我调侃只要写一个「修复若干bug」+改大一个版本号就能完成一次发版工作。 本来我们是想通过发版让软件越来越好用的,结果因为老板要加xxx、销售要加xxx、竞争对手已经有了xxx、老用户建议xxx、现在流行xxx、其他部门找你加xxx,还有原本遗留的疑难杂症汹涌而来,使得团队迷失方向,只是让软件越来越大、越来越难用。 这样的问题在我工作中无数次出现,道理我都懂,可是做起来的时候就是会因为陷入到执行的细节和吵架的情绪中,完完全全地忘记了。 ● ● ● 如果你喜欢看NBA比赛,会留意到主教练在比赛的间隙,会掏出一张事前写好的小纸条–重新温习取胜的原则性策略,防止陷于激烈的赛况而忘记它们。 发版工作也是一样的,在需求收集之初就应该把你的「发版说明书」写下来。 目标层面
执行层面
上线后的运营维护工作怎么衔接(一开始不计划,会坑死你自己); ● ● ● 上面有不少是些范畴比较大的问题,真实的发版工作会更多细节、更多变化、也更多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我推荐大家在发版之前把上面这些「大问题」写下来,能写多少写多少。在每天焦头烂额的工作时拿出来看一看,特别是在「需求变更」的时候。 上面的部分讨论的是「我们为什么而出发」,一个好的「发版说明书」还应该加入2、3个简明的数据指标,说明发版要达到的产品/收入/市场/或别的什么效果。 有时候的数据指标可以很明确(比如新增安装量10万,收入增加10%),有时候就比较模糊(日活增加、增加多少不知道,崩溃率下降、下降多少看统计),不管怎样,有一个目标总比没有好。 因为当你有了目标以后,开发的时候肯定会埋入一些数据指标,用于新版发布后的评估工作(万一不幸地数据指标比前一个版本还要差,可以通过回滚的方式止血)。 通过这样有意识的对比,你会发现整个团队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逼着前进。 希望大家的新版发布工作,都能更有效。 作者:黎晨,从零开始参与迅雷史上最赚钱业务(迅雷会员)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