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本篇主要研究用户的属性,包括了3个方面的内容:
一、产品设计前的用户画像设计。 用户画像(Persona )三个基本要素:对象、场景、动机。具体来讲包括:
可以套用以下这个表格进行梳理: 1、对象: 个人信息:
特点:
技术层面:
2、场景: app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3、用户使用动力:
可以参考老外的例子,蛮好的: Persona: USDA Senior Manager Gatekeeper Photo: Fictional name: Matthew Johnson Job title/major responsibilities: Program Staff Director, USDA Demographics:
Goals and tasks: He is focused, goal-oriented within a strong leadership role. One of his concerns is maintaining quality across all output of programs.
Environment: He is comfortable using a computer and refers to himself as an intermediate Internet user. He is connected via a T1 connection at work and dial-up at home. He uses email extensively and uses the web about 1.5 hours during his work day. Quote: “Can you get me that staff analysis by Tuesday?” 资料来源:http://www.usability.gov/how-to-and-tools/methods/personas.html 每款产品的用户画像都不一样,应该针对每一款产品的特点,根据具体的场景、用户特点进行用户画像设计。 思考下:
二、产品迭代过程的用户数据收集 收集用户数据,主要是用户的年龄段、地点、时间等内容。采集到的数据处理,比如可以根据用户价值来细分出核心用户、评估某一群体的潜在价值空间,以作出针对性的运营。 下面我拉取了淘宝店的一些订单统计信息,多达41项,大致目测分析了下: 购买的用户地域分布: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重庆、杭州。 基本是一二线城市。 下单时间从下午至凌晨都有,上午没人下单。 还可以看出购买得最多的宝贝等等结论。 淘宝的订单数据表格: 订单编号 这些信息都是融合到app的整个操作流程中去收集的,对用户来说,体验非常自然。 所以,对于一款app的用户数据收集,应整合到具体的业务逻辑中去,业务逻辑与用户数据收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有些产品对用户画像的依赖不大,反倒是对用户数据收集的依赖很大。 比如平台型的产品,58到家这类,把线下的服务,在线上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具体的服务还是由线下商家进行;平台通过一次次线下服务收集用户的数据,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看到一些用户的行为习惯,再推出贴合用户的产品,这时的产品就可以是自营的啦,合作商家会不会被抛弃了?呵呵 三、产品运营的用户互动 一款产品上线后,需要运用收集到的用户数据,与用户进行一些互动。这样产品才会有“灵气”。大致有2种方式,一种是在app中的提示,另一种是用H5页面进行传播。 3.1 app内做一些有意思的提示,或是引导。 如,印象笔记,注册使用app的时间,月上传流量 闲鱼:在闲鱼赚了多少元! 知乎:回答、关注、粉丝。 网易新闻:今天阅读xx篇 超过了xx的易友。 3.2 按一定周期,制作H5的用户报告。 如前阵子热传的“我和微信的故事” 以上,总结了关于用户属性的3个方面:
作者: shad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