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式对比关于竞争对手,首先是调查业务和产品的模式。主要通过几个方式来了解:1、新闻稿和创业媒体报道。不管是报道还是软文,这类文章都可能会介绍产品的切入方向、创始团队背景、产品远景和理念、运营策略、运营数据、融资情况等不同内容。通过不同融资阶段的报道对比,可以看出产品方向和与运营数据的发展和变化。在36Kr里搜索Keep、咕咚两个关键词,除了出现它们的融资新闻外,还会有行业的分析文章,会提到很多同类的产品名字,再一一单独去搜索。跑步类除了咕咚、悦跑圈等大众产品外,还有从资深跑步爱好者的赛事服务切入的“爱燃烧”,为这些用户提供更专业的装备及赛事交流,那么运营重点之一则是赛事的代理及合作。
2、产品流程体验。包含产品的设计特点、业务流程、商品或服务的类型等体验对比。 通过这几块的体验对比,可以看出团队的水准、用户定位、核心模式的区别。
电商自营平台和导购的区别之一就是下单流程,导购的下单是跳转到淘宝或其他平台,而自营是在站内完成付款及物流配送。有的海淘平台也是站内付款,继而自主通过国外网站下单,帮助用户完成境外付款及配送。
曾经比较过的“空格”和“厅客”,前者商家的复合度较高,商家的单价和类型更平民化;厅客的商家类型长尾分散,单价较高,资质和介绍更为丰富。消费群体也相应地不一样。
这两个步骤建议是按顺序来,这样体验产品的时候更有目的性。
三)创始团队调研
创始团队的产品及运营的结果导向毫无疑问。主要从创始团队的结构、从业背景、参与活动、微博微信状态等角度出发。
1、通过“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或第三方工具,查看公司注册时间、股东名单等信息,还有可能发现大佬的身影。
2、通过股东名单和创业报道,搜索创始团队的从业经历,出席的活动,可以理解产品的理念、资源及运营优势。
例如,“开始众筹”的创始人之一徐建军,媒体出身,行业人脉广泛。产品的定位新型生活消费领域的众筹,注重金融下的兴趣和社交。从媒体人的行业属性上就比较好理解。产品的核心运营思路是新媒体驱动,也是项目的启动方式。通过新媒体来讲述众筹故事,引发共鸣和传播。
技术类产品,比如七牛云,可以查到创始人许式伟及其他技术成员,经常出席技术分享及沙龙,在目标用户面前,为自家的产品或所用的技术站台及布道。
3、通过个人微博、个人公众号及个人微信朋友圈等发布的状态,来判断项目的进展,创始人对项目的关注和热爱,公司的氛围等。
四)竞手的策略搜集
一般来说,竞手有效的运营策略对自家产品也是有效的。我们搭建运营体系的时候,除了常规手段外,重点是搜集竞手的推广渠道、运营案例、策略方向等,再选择跟进。
1、首要仍然是新闻搜索。有些创业报道会概要的介绍运营情况及效果,尤其是项目早期的艰辛推广。
2、公众号、微博内容翻阅。这里的信息量丰富有价值,包含新媒体运营比重、内容定位、重要的产品变化、营销活动类型频率规模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运营方向和实力。
3、搜狗的微信搜索。这里可以搜索到由合作伙伴推送的合作信息。比如搜索“觅食”APP,可以看到不少招聘账号发布的地推兼职招聘,串起来就可以知道在某一阶段觅食APP的地推策略。
4、QQ群搜索,及群公告查看。如果有的话,通过群名字、建群时间、公告内容及时间,可以判断建群的主题目的,群运营是启动方式还是常态化,群的管理方式和水平。
5、产品的内容运营。查看产品上内容的质量、更新频率、内容来源。可以判断用户数和日活等数据的真实性。
6、招聘信息看乾坤。通过招聘岗位及要求,可以直观看到当前运营的重心,是招商、社区还是新媒体等,如果不在当前业务范围内的,则还可判断新业务方向。
7、AppStore更新及排名。通过“版本记录”可以查看产品迭代的方向;通过ASO100,可以判断ASO的运营比重,通过分榜的排名曲线,可以判断重大事件的时间点,再结合推广和活动来看,就能判断运营的效果。
整个信息梳理过程中,重要的是能根据时间点,把信息组成时间轴来看。
五)数据评估
通过数据的评估,可以判断竞手目前的运营效率,模式和产品的有效性,来决定方向的跟进及追赶的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维度来评估。
1、网站流量。包括日均流量,流量来源,各频道流量,SEO等,判断流量的构成比例,获得有效的渠道信息。
比如有一些网站,专门做一个内容频道,自动抓取生成大量文章、网页关键词等,用于扩充收录数量。通过站长工具,百度搜索(site:域名)可以观察。
2、微信粉丝量及阅读量。这个要结合产品的数据及新媒体运营的比重来看,来判断数据的高低是运营重心的原因还是运营水平的原因。比如“快手”,是个亿级用户的产品,但微信头条的平均阅读数是2万左右。
通过高阅读内容、活动图文的阅读数据比对,可以判断用户的喜好,竞手开展活动的策略,获得有效的参考。
3、产品内容数量。统计产品上每日新增的内容数量,及增长趋势,如果是UGC的,则直接代表了日活及产品粘性。
做运营的“领跑”者
这里说的领跑,不一定是成为行业的领先,而是在追赶的起点出发后,能够逐步摆脱竞手的影子,思考和运营出自己的特色。在投入行业的运营后,通过更多维度的实践经历,来拓深行业及用户的认知,挖掘渠道,找到差异化的运营。
1、与不同的行业角色沟通,或者经历轮岗。不同角色在行业中利益点不同,除了下游的消费用户外,有些上游角色在线下,线上的运营无法触及和深入了解,需要增加机会去交流。
有些人不喜欢商家BD,觉得像销售,就是固定话术聊天。如果你不知道商家的沟通习惯,利益诉求是品牌还是流量,那做活动招商的时候你就只会砍价。
有些传统行业线上化,比如艺术品电商,行业有很多专属规则和价格体系,不是正常的消费心理和模式,如果不打通上下游的知识,只能做个门外运营。
2、参加行业会议。通过线下的活动,可以明确理解原始的行业玩法、活动流程,以及面对面交流和感受。比如采购会、拍卖会、分享会等。
3、同行动态。运营每天必刷的内容之一,查看每天它们的网站、APP和微信推送,开展的活动、新增的内容等。一个小细节就可能判断竞手目前在筹划的变动,也能为运营拓展思路和灵感。
首先是了解,才有可能超越。
持久成专
行业学习和运营技能相辅相成,我们做文案和策划会因为自嗨而偏离品牌自身,是因为行业理念没有运用自如;我们茫然如何建立运营体系,是因为对竞手的学习没有梳理持续。
行业学习也是一种“套路”,多一点“套路”,运营岔路口便可从容。
来源:本文作者天佐,四年运营一枚。现猿人部落APP运营负责人,三年电商平台运营和推广经验,运营有个人微信号运营有毒(ID:yyyou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