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若要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竞争中成功突围,除了顺利上市,大众点评还需要做到一点:服务好“三位上帝”(用户、商家和投资者),如此,才能实现其创始人张涛“第四巨头”的梦想。为何说“三位上帝”呢?因为用户、商家和投资者都是大众点评直接或间接的“金主”。 用户:不想成为“一次性”消费者 2003年,张涛创立大众点评,灵感源于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信息需求。人们在消费之前,总要依赖可靠信息来做出决策和判断。大众点评的出发点,正是基于此。餐饮点评模式为大众点评首创,也成就了大众点评。 随后团购兴起,团购行业先后历经了“百团大战”、“千团大战”和“寡头大战”。低门槛、低成本催生了团购网站的“数量繁荣”。由于其模式单一、竞争激烈,一轮大混战后,可谓“尸横遍野”。在“混战”中,消费者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侵权频发、维权艰难。 也是因为这轮“混战”,消费者的理念开始发生转变,人们在弱化对信息的依赖,强化对服务的要求。用户不接受“一锤子买卖”的生意模式,更不想做“一次性”消费者。虚假信息、产品缺陷和服务缺失,都会令消费者不满。 尤其是进入寡头竞争阶段,除了资本层面的竞争与合作,企业更需要在服务和品牌上发力。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竞争,不仅仅是“本地”大战、“生活”大战,更是“服务”及服务背后的品牌大战。 大众点评要做的就是玩“差异化”。它也确实在这么做。差异化体现在个性化、社交化和移动化,差异化的用户体验需要大数据技术做后盾。联姻腾讯,就是典型案例。 商家:不想成为“一次性”消费场所 经历了团购的“过山车”和互联网“洗礼”,商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团购能迅速创收和降低成本,但重复购买率低,回头客少。个中缘由,恐怕跟商家的服务质量和网络营销有关。显然,商家的弱项就是大众点评的强项。 大众点评前期更倾向服务用户。O2O模式下,用户是上帝,商家也是上帝。商家的需求包括增加新顾客、回头客,以及顾客的口碑传播。大众点评要满足商家的需求,就不能仅扮演渠道和平台的角色,还需成为技术服务商或营销参与者,除了添入口、导流量、便利顾客支付,还需帮助商家积累、管理、利用顾客的消费数据。 前不久成立的推广事业部,就是大众点评的一次战略升级尝试。将不仅整合团购、优惠券和关键词推广等传统营销解决方案,还将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如探店、品鉴等)。 个性化营销服务,在个性解放和私人定制时代,是一个非常具有想象或创新空间的领域。除了大数据挖掘、分析和智能推荐的技术手段,大众点评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投资者:不想成为“一次性”投机者 选择赴美上市,大众点评还要面对众多海外投资者。和大多数科技中概股一样,国外的投资者需要更充分、更透明、更及时的信息披露。 华尔街不乏投机者,亮丽的成绩单和真实的成绩单永远是投资者最为看重的,投资者这位“上帝”比用户和商家两位上帝更现实、更不讲感情、更不好惹。 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正是成熟资本市场的表现,它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投资者的安全退出。尤其是在经历安然公司事件、金融危机、中概股信任危机之后,美国资本市场对于运营信息数据的是否真实、披露是否及时,都有苛刻的规定。 大众点评,必须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一方面要摆脱做空机构的盯梢,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壮大自己,给投资者以丰厚回报。 大众点评要做中国互联网的“第四巨头”,这个目标很大。大众点评要搞清楚,他要追赶的不是百度、阿里和腾讯,而是服务好用户、商家和投资者“三位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