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一个设计或功能上线时最害怕的是什么? 若是恶评如潮,倒也快速判了死刑,早日超生早日复盘,可以总结出过程中犯错的点,不重复踩坑。 然而最可怕的,是杳无音讯:既没有在圈子里引起一波好评,也没有大量的投诉建议。做用户调研的时候,三分之一说好棒、三分之一说不喜欢、剩下三分之一说——以前不就是这样的吗?就像石沉大海,产品数据不涨不跌纹丝不动,我没办法知道这个设计是好还是不好,不知道迭代的方向。 于是我疑惑地去问老板,这可怎么办? 老板告诉我:不要纠结无法验证的设计,还有无法控制的事。有的设计有最优解,我们需要把它推导出来,而有的设计没有,那就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 造个不是非常恰当的例子吧。 产品经理要在某次活动促销页面里插一个个性化楼层。所谓个性化,就是通过算法挖掘消费者之前的购买行为和浏览路径,给出推荐商品。按经验,个性化推荐的商品肯定比普通促销宝贝更容易触达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产品经理觉得要尽可能多地展示个性化商品数量。 第一次,他给出要展示的数量是,120个。 同学们,正常无线端一行两个商品(图+商品信息),120个就是60层。按照较大的 iPhone6 尺寸来算,一般一屏幕也就能放下2-3层。换句话说,120个商品消费者要滑动50多屏才能浏览完。 开发同学首先提出了异议: 首先,从体验上,常识告诉我们消费者应该不会在一个活动页面滑动这么屏,而且这么高的层数,排在下面的其他模块基本不可能被用户看到了; 其次,从技术上,肯定没办法一次性把全部这么多商品都加载进来,那分步加载的话就要不断在底部把商品插进来。如果这是最底部的商品还好,但若还有其他模块,技术上不太好处理。 他们争论不出什么结论,就把目光投向了设计师:用户体验你专业,你说这怎么搞? 设计师第一反应也觉得120个商品太多了,正常人哪会翻着么多屏,就一次性载入20-30个商品好了。 但是产品经理还不死心,拿出了绝招:做个线上实验试试吧。 看了看距离正式活动还有一段时间,就找了一个相对流量比较小的页面,放了120个商品的模块进去,设了埋点,看看到底多少用户会看到最后。 不久,数据出来了,大概是这样: 这下大家都有点懵逼。 原本设计师和开发同学都认为不会有人看到最后,但数据表明有15%以上的消费者看到了最后一个商品; 产品经理有点纠结,15%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现在只是看了曝光率,成交转化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知晓,要不要牺牲性能和体验来做这件事呢? 于是大家又讨论了两个小时,还是没办法得出结论——信息和数据不足,本来就不可能推导出准确的答案。 设计师就想起了老板的话:少做无法验证的设计,少纠结无法控制的事。有的设计有最优解,我们需要把它推导出来,而有的设计没有,那就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 花费的时间已足够多,必须得拍下方案了。于是设计师告诉产品经理:“别纠结了,随便拍一个吧。” 最后,大家还是选择放120个商品。至于效果怎么样?也许活动发布之后就知道了,也许,不会知道。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要说了:说好了做设计精益求精呢?这不是不负责任随便下定论吗? 其实不是的。有些逻辑性强的产品,比如交易、商品详情页信息布局等等,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的数据获取足够多的信息,我们知道哪些内容是重要的、哪些是有人群针对性的、哪些是仅作备注的,于是可以推导出最优设计。但是很多产品,充满了太多设计师无法掌控的因素,甚至可能也没有条件做足够的测试,这时我们再“精益求精”,反而是无端猜测。 最后,我们以为深思熟虑的东西上线了,得不到任何反馈,更是找不到优化的方向。 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快速决策,把时间用在其他能够被精确设计的问题上。 作者:王镇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