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相信大家现在在网站、微信公众号、APP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运营干货。 如以下标题: 《如何从零开始成为内容运营?》《在腾讯2年,我学到了这15条关于运营的干货》《没有经验,如何找到第一份运营工作?》《初级运营人员如何摆脱迷茫,快速成长进阶?》《如何从初级运营成长为高级运营:详解运营的四个段位》等等。 很多运营人乍一看,就会立马点击进去看,啪啦啪啦,几千字不到2分钟便阅读完,继续看下一篇干货。从早上到晚上,从公司到家里,每天都在重复着,貌似每天都拜读了很多运营大咖大牛的运营干货知识,但这些所谓的干货进入你的知识体系,形成你对运营的认知又有多少?用广东话来说,这些知识都是“水过鸭背”,一点作用都没有,过了就过了。 那作为运营人的我们,应如何在运营的知识大海里避免这种“水过鸭背”式的阅读方式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获取,怎么获取?从哪里获取? 碎片化时代,无用的信息占满我们的眼球,标题党更是横行肆虐,我们怎么才能高效地获取我们想要的运营知识呢? 首先我们在获取信息时应该牢牢记住这3个原则:简化、容量、速度. 内容很多,你需要给内容阅读做减法。内容很多,你需要学会快速阅读。我们在获取的运营知识的时候,你已经知道或者无用的就大胆地跳过他,只选择那些能丰富你的知识体系且非常有帮助的例子才需要认真学习。我们都知道,运营发展到现在,从pc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编辑”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统称为运营,其体系架构已经形成,而我们现在在各个平台上看到的各种干货也只不过是运营的一角,运营干货平台很多,写运营知识的人也很多,所以这中间就会出现很多“干货的中水货”,即内容大同小异,前人已经写过很多类似的观点,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个标题换了个结尾,一篇运营水货就出来了。所以你每天早上晚上上下班在地铁公交刷的运营干货其实都是一个概念,讲得都是同一件事。那为什么你还是分辨不出来,哪些是你看过的?而有哪些是你没看过的。那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水过鸭背”式的阅读法。 所以下一次我们在看到一篇所谓很干的干货,点进去看了之后貌似是自己之前阅读过的观点概念就果断跳过,情愿错过也不要给自己的大脑装着一些垃圾的运营信息,否则会对你的运营知识系统形成干扰。 说到这里,运营信息来源渠道这么多,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现在的运营干货知识来源渠道无非就集中在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几个大渠道,而这些大渠道又会形成一些比较行业标杆。当然了,还有很多资讯平台。 想告诉大家的是当你接触的信息平台越多,你就越记不住今天看的信息时哪个平台的,记住的信息量也会大幅度减低。 我们在挑选我们的信息来源渠道的时候,可以告诉大家两个原则:一原创、二首发。 现在互联网运营信息渠道存在2个分化,一类是很多原创运营知识干货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该平台上,一类是当一篇运营干货火了被人转烂了,才出现在此平台上。不用我多说,大家都应该怎么选了。 二、理解,如何去理解一篇运营干货类文章 在如今的时代,信息过载,导致眼球经济盛行,我们都会经常被各种各样无用信息充斥着,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的质量大大降低。 如果现在问你读完一篇运营文章,你读懂了吗?大部分都会说:懂了。而这个“懂了”或许只停留在了解的阶段,并没有真正“懂了”。在读懂一篇运营文章大概可以分为这几个水平:大概了解——认识结构——认识中心,这三个层次呈递进关系。 大概了解说很多人所阅读完一篇运营文章的水平,只是停留在了解。比如很多运营人在读前两天的文章《「后产品时代的运营之道」在小公司做运营需要注意什么?》,只是停留在知道在小公司做运营应该注意什么,而不知道我写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以及我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好了,我们来说到第二个阶段,认识结构。当你读完一篇文章,你可以给这篇运营文章分段以及概括段落大意,说明你已经明白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以及他每一个段落表达的意思,这也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你可以回想一下,当你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是否看完这一段却忘记这小段落的副标题是什么?以及上一个副标题以及内容讲了什么?如果有心去阅读的人可能会回到上面再看,如果懒得去上下拉文章的人就不会去翻看,结果一篇文章下来只记得作者写得总结,而文章很多优秀例子却不知。 到了最后一个阶段,认识中心。即你要弄明白这篇运营干货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就像第一个阶段提到的那篇文章,大家只是知道在小公司做运营需要注意什么?而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这是一个深入思考的关系。写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在创业公司,在资源资金都不足的情况下去做运营,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对于一个初级运营肯定会束手就范,而不会做过多的挣扎,这是很多运营人在刚进这个圈子都会遇到的,而我也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事实。所以我们在进入运营这个行业,如果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和敢于证明的人你可以选择进入初创公司做运营,否则劝你回家洗洗睡。 所以每当我们看完一篇运营干货,都要进行这样的思考,想想作者为何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因为他遇到过类似的经历才会有如此感叹还是有其他原因。 我也会经常去看一些运营干货文章,而我每看一篇干货,中间都会停下几次思考这样做的意义以及会遇到什么问题?所以我很多时候看一篇文章都比别人用的时间要多得多。认真看一篇文章好过你水过鸭背式的读10篇干货。 三、拓展,从点到面 拓展认识一个事物从点到面的开始,也是构建你运营知识体系的开始。 拓展主要有两种方式: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 当你阅读一篇运营干货的时候,你还可以将这个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了,同时做到你对这个观点的深入了解以及纵深了解其他相似观点的信息。 怎么做纵向拓展呢? 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看到的往往是表面的知识,比如看完作者的总结就觉得自己了解的差不多了,而背后的逻辑原理我们是不清楚的。纵向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不是仅仅理解一个结论就结束了,要进一步理解结论之前的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是谁做的?怎么想起来做的?如此这般之后,结论就建立在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的基础之上了。 举个例子,今天我看一篇关于数据运营的文章,文章主要观点是提到数据分析的一些方法论,比如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当我阅读完之后,可能我们只知道在做数据分析指导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些方法论,却不知道这些数据分析方法是怎么进行指导,没有实例也没有很多关于这个方法论的说明。这时我可能就需要上百度、或者知乎等一些知识平台为我解答这些疑惑了。这时属于这个方法论的深入了解,可以让我知道这些方法论是怎么来的?以及我给如何去使用它,上知识问答社区看看有没朋友在使用它的时候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以及有没有一些坑是可以避免的。当我了解清楚这些方法的概念、使用方法,以及需要主要什么?我们基本上已经对这个数据分析的方法论有个全面的认识,在使用它的时候就会想的比较全面,可以避免遇到一些不该遇到的问题。 横向拓展又该如何做呢? 世间万物不会孤立地存在,我们的知识也不会孤立地存在。在读完一篇干货文章之后,你可以想想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同一个发现者还有哪些发现,在同一领域里还有哪些发现?围绕这一结论有哪些其他的事实?横向拓展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通常意味着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与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举个例子,我今天看完一篇内容运营的文章,那是否就是一篇仅仅关于用户运营的文章呢?我是否可以把它跟活动运营联系起来呢?当然了,做运营的朋友都知道,内容需要结合活动才能产生用户价值。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们不能把运营的某个局部孤立起来,而是应该把它和其他有可能涉及或者有关系的观点联系起来,放在一个面上去观察,看是否有不一样的想法。 最后想补充一句:保持好奇心以及不断地追问,是你拓展知识的源头。 四、应用,放到实战去检验 我相信很多运营的朋友每天都会看很多关于运营干货知识文章,但我也相信我们每天看的这么多理论,可是把它应用到运营工作的朋友去是少之又少的,不是因为我们懒而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执行。 很多人在看完理论之后没有去实践是什么原因,肯定不是因为懒,而是我们根本不懂得怎么去实践。我记得韩叙老师说过:「懂理论」和「会执行」是两回事,搞定前者可不等于也能拿下后者,执行是另外一种技能,是同等重要的课题。要想达到最终效果,必须理论和执行双管齐下,缺一不可。 韩叙说出了大家在看完理论之后为什么没有去实践,比如那些只会写文章,不会做事的朋友,就是因为只掌握了其中一种技能。那些只埋头干活,不懂提炼方法和总结规律的朋友,也是一样的道理。 就像我们学摄影,我们在学习拍摄的时候首先会去网站翻看很多摄影专业知识,或者去买摄影的干货书籍来看,但是理论终归是理论,实战才是硬道理,就像我们敬爱的毛主席说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做运营的,写的干货类文章也是从实战中来,而你在理解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应该把这个理论放到工作中去检验,验证这个作者写的理论是否是道听途说还是真的是有料到的。 说了这么多,那应该怎么把我们学到的理论应用到运营工作当中呢? 比如我们看完一篇运营干货类文章,里面说到:我们进行产品的冷启动时,核心用户(即种子用户)很重要,最初的500个种子用户决定了社区的氛围和调性,所以要去找符合定位的优质用户… 但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如有所思就开始行动,你就会遇到一个大问题就是,怎么找才能找到我们的种子用户。 众所周知,理论说的是没错的,所以这件事的关键环节就是怎么落地,怎么找到这样的用户。如果是你主管,如果只是一声令下,让大家分头乱找,没有方法流程和明确标准肯定不行。这样对执行环节没有把控力,更无法预估效果。 而我们这里可以给大家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可能提前确定所有可以确定的元素,不给执行者预留过多的操作空间,否则只会带来不可控性。这里并非忽视员工的个人创造力,而是说创造力更适合释放在「理论」层面,执行环节「去做」更重要。 所以说我们在看干货类的运营知识的时候,你的想象可以无限遐想,但是真正到实战的时候,你应该更多的是把握实践的可操作性以及可确定性,不应该把理论全盘搬过来,而是在实践的时候不断检验该理论是否只停留在概念,不具备可操作性。 运营干货每天都有,但是我们在学习这些理论的时候,更多的是秉着是否有用以及适合自己的原则去学习,“水过鸭背”式地阅读10篇质量不高的运营干货不如遵循上面4步看1篇有用的干货,你将会大有收获! 来源:本文作者艺林小宇,互联网运营总监,独立媒体人,喜欢用白话文讲述移动互联网时事热点,专注于产品运营、策划、BD合作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