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纯银老师的“怎么面试产品”的博客之后,做一下博客中的题目。
纯银老师在博客中写了如下三个笔试题。(这里回答前两个笔试题。面试题目,下次通过博客当作笔试题回答)
1、对蝉游记和竞品进行对比评测,主要包括看游记/写游记/用户系统这三个模块(了解产品逻辑性,细节观察力)
2、分析蝉游记对数据进行结构化的思路,以及数据结构化之后的拓展可能性(了解对旅行类产品的认知程度)
3、介绍你使用Android手机的历史,最欣赏的10款Android应用并简述理由(了解产品审美,粗略判断对Android生态的熟悉程度)
注:所有回答基于移动端产品,而非桌面端。
第一个题目:对蝉游记和竞品进行对比评测,主要包括看游记/写游记/用户系统这三个模块。
一、用户需求:
惯例,分析产品,先分析用户需求。(由于自己只是试体验产品,产品需求和定位比较不准确)
A.使用场景(用户可能的):
NO.1 一只上班族,放国庆假了,想和男朋友找个地方旅游,有三天时间,5000预算,找一找合适的地方。完事儿还要写成游记,留下美好回忆,主要能让别人看到。
NO.2 一只上班族,8月份,放假了,想去爸妈欧洲玩一下,孝敬孝敬爸妈。找一个人少一点的地方。
NO.3 苦逼学生,同学去希腊玩了,照片很好看。我也要去玩,而且逼格要高,地中海玩一圈,要拍更多照片,写好多感悟。
NO.4 旅行达人,下一站喜马拉雅山,走起。看看需要准备什么。还要写成游记,分享给大家使用。
NO.5 一只上班族,没旅过游,想出去散散心。主要是找自然风景,但是不知道该怎么玩。
NO.6 退休老师,出去游览一些人文风景,看看欧洲的各种博物馆。
NO.7 自驾游附近的水库,看看怎么走着,有什么注意事项。
B.用户特征:
非团体旅行者,规划能力强,爱探索。
C.用户需求(不同的阶段):
1.找适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行的愿望(自我实现的需求)
只有一个去旅游的想法,那么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合适的旅游地点。
2.查看旅游相关事项,让自己玩的顺利(安全的需求)
明确了旅游的目的地,那么需要找到旅行目的地的注意事项。
3.写旅游规划,让自己玩的顺利(安全的需求)
旅行需要有个规划,自己按照计划走不至于不知所措,也方便与小伙伴们商量具体行程。能够借鉴模仿别人的旅游规划,或自己规划一个行程。
4.记录旅游所见所思(尊重的需求)
旅游归来,把美好记忆留存下来,也分享给大家一些经验,还要炫耀一下。
二、产品分析之看游记:
面向的是第1、2个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查看旅游相关事项)。
1.满足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合适旅游目的地,这些情况包括时令,时间,花费,人员,距离,爱好(山水、田园、历史、人文)。
2.游记能够为用户提供合理的旅游建议、注意事项等信息。包括,哪里最好玩、需要带什么东西,准备护照机票,风俗习惯,怎么拍照等等。
禅游记及竞品分析
找游记过程中,虽然禅游记方式多了,但是三种产品均没有有效的照顾到找游记用户的需求,即没有分析用户找游记的依据,例如花费、时间长度、距离等等筛选因素。(当然,因为在后面写游记的时候,并没有强制写出这些内容,所以游记整理起来比较麻烦。)
三款产品看游记功能、交互比较类似,有一些小功能的差异。具体分析在图中。
三、产品分析之写游记:
第4个需求(记录旅游所见所思),深层次的出发点分两个:
A.记录美好回忆(自我实现的需求)
B.分享给别人,得到羡慕(尊重的需求)
需求层次较高,强度较低,所以需要产品本身要简单好用,增加用户的使用乐趣。
禅游记及竞品分析
从创建游记、添加内容来讲,禅游记功能逻辑比较清晰,用户体验比较好。
从内容类型角度来讲,这三个产品的内容类型都限制在文字、图片、时间、地点,并没有旅行花费、旅行几个人玩等等特殊内容项,这样子用户写游记比较轻松,但是不利于游记的分类整理。
四、产品分析之用户系统:
用户系统:禅游记做的最简单、清晰,在路上做的功能最全面、界面也比较合理。
第二个问题:分析蝉游记对数据进行结构化的思路,以及数据结构化之后的拓展可能性
基础资料:
a.禅游记的数据来源:全部来自于用户上传的游记
b.回顾禅游记用户的需求
获取数据:1.找适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自我实现的需求)
使用数据:2.查看旅游相关事项。3.写旅游规划。(安全的需求)
上传数据:4.记录旅游所见所思。(自我实现和尊重的需求)
一、首先看一下禅游记产品结构:
整体结构比较清晰,有两个点说一下:
1、注重写游记,打开APP,均是进入个人主页(主要功能写游记),而不是发现游记功能。所以,手机版禅游记应该是更倾向于写游记,而非查看游记。
个人分析:找旅游目的地,查看旅游注意事项的需求都是在比较正式的使用场景下发生的,所以基本可以通过桌面版禅游记实现。通过手机使用禅游记的场景下,基本上是出于记录游记的目的,所以手机版禅游记首页是个人主页。
2.在禅游记中有一个“旅行地”的功能模块,一开始的时候完全不清楚“旅行地”是什么东西,也不清楚有什么用。经过仔细研究才明白过来,原来就是某个城市或地点包含的一些景点。我觉得这应该是产品的失误,直接叫“景区”就得了。
3.专题这个模块,但是无论是专题的模块名称,还是内容展示都会造成用户的困惑(什么是专题呀?这部分是用来做啥的呀?)。
经过研究发现这个模块内容来源都是用户的游记,由小编重新编辑,虽然都比较有意思,但是类型较为混杂,这些类型包括节日、景区、风俗、城市等内容,目的是为了吸引人们去这些地方旅游,以及把这些优秀的内容分享到社交网络,让大家知道禅游记这个产品(个人见解)。
我只会在不经意间来到这个模块,不知其他用户是否也这样。(也就是说这个模块没做好呀!)具体怎么做,还没有想出好的办法(因为不知道这个专题的目的)。
二、禅游记对数据进行结构化的思路
收集数据:用户写游记
整理数据:用户内容自动形成游记、旅行地信息,编辑编选游记、推荐行程、专题
展示结构:地点、日期
展示形式:游记、专题、旅行地、行程
结构化流程: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来禅游记数据化的思路:用户上传游记为出发点,游记中包含了景点信息;用户上传的游记经过编辑的编选,形成了专题、行程、贴士;而这些游记、景点、专题、行程、贴士都是以地点为区隔集合在一起。这种结构很明显是为了满足用户的第2、3个需求(查看旅游地注意事项和写旅游规划)。
当然,在产品中的游记列表、专题列表,则把地点之下的游记和专题,通过热门推荐或编辑推荐的方式,拿出了一些数据单独做了两个列表。这算是在上图数据化基础之上的发展。(因为这两个列表并未满足我分析的用户需求,所以个人愚见,这两个列表的用户使用量不会太大。)
那么禅游记的数据结构还有什么发展空间呢?我觉得从两方面来考虑:1.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2.探索禅游记的商业模式。
1.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A.在禅游记中,数据以地点为基础,但在地点之下,禅游记还分了日期这一层。这样就可以让用户可以在选择旅游目的地之前,先根据当前的季节作出初步筛选。这就是更好的满足了第1层用户需求的例子。
在需求分析的时候,第1层说的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旅游目的地。这个情况包括:时令,时间,花费,人员,是否团队,距离,爱好(山水、田园、历史、人文)等等。
在现有的数据结构之下,只能通过地点、日期来作出筛选,那么是否可以继续挖据游记内的数据,然后可以根据花费、时长、爱好等等更多的依据来更人性化的方便用户寻找自己满意的旅行目的地呢?
B.在禅游记中一直没有功能去满足第3个需求,规划旅游行程。虽然用户通过看游记、行程等可以初步在心里或纸上创建一个自己的行程。但是却无法通过产品,模仿其他游记创建自己的行程。
“拿来主义”的用户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可以让用户把一些行程、贴士数据直接组成自己的旅游规划。满足用户的第3个需求。
2.禅游记的商业模式
这里不懂得太深奥的道理,只讲想得到的东西。
禅游记的商业模式肯定是围绕用户旅游这个维度展开的。基本上也就是上面总结的4条用户需求。那就可以看一下在这些用户需求中,可以找到那些商业模式。
第1条,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那么禅游记就可以通过所有的游记数据,收集、分析用户的个人特点,个性化推荐旅行地,进而获取一定的商业价值。
第2、3条,在旅游前准备好,在旅游中完好。那么就可以把旅行的周边产品以打包的形式卖给用户,比如用户只做好自己的旅游行程,那么行程中包含的机票、交通、旅馆、门票等等就打包给用户准备好,从而获取一定的商业价值。
第4条,写游记,记录美好生活、炫耀,那么可以把用户的游记制作成纸质版寄送过去,获取制作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