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名片类产品作为商务工具中的一个类别,一直在细分领域默默耕耘。这篇文章,作者从名片类产品的发展,到现阶段几个知名产品的点评,到名片类产品的发展方向和想象空间,都给出了不错的建议,推荐你阅读。 2017年微信小程序面世后,一些基于小程序形态的名片产品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并立即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2017年9月递名片获国泰瑞丰百万级别Pre A轮融资,8个月后又获得真格和IDG、脉脉1250万元A轮融资。 企业数据和金融工作系统服务商企名片在2017年11月份完成5000万人民币A轮系列融资,由一线机构领投、初心资本等机构跟投,老股东晨兴资本、陶石资本等继续加持。 加推科技近期获得红杉资本、IDG资本联合领头的1.68亿元A轮融资。 在中国,商务人士群体的规模超过5000万人,每年的名片印刷数量达300亿张以上,人均每周交换名片次数超过10次。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高频的使用需求使名片类产品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但一直到微信小程序出现之前,可以说并没有任何一款名片产品的体验达到了较好的使用需求。(可能有人会说名片全能王这款产品,后面我会给出解释。) 一、如果把各种形态的名片看做一款产品的话,它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纸名片阶段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名片多是纸质形态,以印刷技术填充上个人的信息,作为与陌生人第一次会面时的破冰行为。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到今天位置依然是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名片形态(没有之一)。 但这种形态的名片缺点也比较明显,需印刷、经常忘带、难保存、易丢失、信息容量很小等等都是我们在做用户研究时经常听到的问题。
2. 硬件阶段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曾有过一种很短暂名片形态,类似VCD光盘的样式,用来储存名片的信息。 虽然这种形态的名片能够储存更多信息,但是其难保存、易丢失、等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并且在交换的便捷性上还不如纸质名片。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就迅速的消息了。
3. APP阶段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真的是为各类产品的形态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所谓的名片类产品也在这一阶段开始了萌芽,例如名片全能王、经纬名片通、有名等产品都出现于这一阶段。
APP形态的名片产品解决了纸质名片需印刷、忘携带、难保存、易丢失、信息容量小等缺点,其中名片全能王的全球累计用户数量甚至突破了2亿大关。基本解决了名片创建、人脉管理等需求。后期加入OCR技术后更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体验。名片全能王也在这一阶段逐渐领先了其他APP名片产品,成为这一垂直领域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 那么为什么我在前文中写过“一直到微信小程序出现之前,可以说并没有任何一款名片产品的体验达到了较好的使用需求”呢? 原因是APP类的名片产品只解决了用户创建、管理名片的需求。而对于名片来说,管理和创建并不是最核心、使用频率最高的使用场景。 在真实的用户行为中,并不会出现我收到一张名片,每天都拿出来看一看 的事情,而是我会经常收到不同的名片,经常和不同的人交换名片。 也就是说:交换才是名片类产品最核心的功能(至少在初期是的),而APP形态的名片产品的最大弱点就是在于交换名片的环节上。 APP形态的名片产品在交换名片时,需要双方同时下载了同一款APP,否则就不能完成完整的完成交换。说不完整是因为一些产品曾经使用了把名片生成图片,再通过微信、QQ等产品发送给对方的形式。 但这一形式的缺点显而易见,数据无法修改、无法查询、无法实时同步,更扼杀了产品后续的想象空间,没有为产品的增长带来价值。而在当时下载APP是并学习使用一款新产品是一个门槛十分高的事情(现在虽然有改善但仍然是,从应用市场渠道推广的成本就可以看出)。 4. 小程序阶段 名片类产品和微信这样的全民社交产品仿佛是天作之合,基于微信聊天框的交换名片流程即满足了用户需求又完全符合产品的增长模型。
打个招呼,直接发送小程序名片。不仅是个人信息,连公司信息、项目介绍、合作意向、发票信息等等都可以一键发送,只要对方有微信就可以互相交换名片,即使没有使用过这个产品也可以在30秒内完成制作并回发给对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涌现出了数个几乎可以挑战名片全能王地位的产品。
递名片小程序上线3个月用户量超10万,1年过百万,2年达千万,小名片小程序8个月时间获得3轮融资最近官方在报道中也说出了用户量达到千万大关。 加推人工智能名片近期获得红杉资本、IDG资本联合领头的1.68亿元A轮融资。融合CRM应用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帮推名片上线30天用户量也突破了10万人。 名片全能王+基于历史用户的积累和长期对名片产品的深刻认识也处于第一梯队。但在名片产品这个垂直领域再也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二、现有名片产品的发展方向 当然,表面的繁荣必定不能持久,稳定可观的变现方式才是产品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基石,现在的名片类产品普遍存在变现困难,商业模式模糊等问题,面对未来,不同的名片产品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继续向前走。 1. 递名片 递名片小程序很难得的在用户量达到千万规模后没有马上拓展更多功能,而是继续专注于名片制作、名片交换,人脉管理等三个核心功能不停优化用户体验,没有臃肿的功能和广告打扰。 其产品定位是为用户提供免费的电子名片制作、名片收发,以及名片信息管理等功能,主要目标用户是有高频的名片收发行为的商务人士,其产品愿景是让电子名片发遍天下,未来所有用名片的人,都可以用“递名片”快捷地收发名片、高效地管理自己的商务人脉。 致力于挖掘更多收发名片的场景,在场景中通过功能创新,切实地提升用户收发名片效率。最终要做的,是通过换名片的场景、“递名片”这个工具,最终搭建起中国的商务社交网络。 目前照搬Linkedin模式的产品,都在尝试搭建商务社交网络,但是我觉得都没把握好中国商务社交的心态。而名片收发是商务社交的第一步,“递名片”就希望通过一款便捷的名片工具、换名片场景切入,将商务社交关系搬到线上,最终搭建起中国的商务社交网络。 递名片产品团队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对名片交换场景的深入研究。由于其创始人以前参与过大量换名片的场景,在做“递名片”之前,和很多商务人士沟通过,同时也对比了很多名片类的产品,这个对一开始的产品设计逻辑帮助很大。 各种各样的场景中,换名片的方式可能是不一样的,功能需要结合场景去设计。其次,小程序还是需要重视线上线下的场景相结合,让的小程序二维码更好地进入线下场景。 目前我在体验过近10款名片小程序后,递名片的使用体验可以说是最好的。就像很多产品我们喜欢的都是其初期的版本,后期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臃肿就渐渐失去优秀的体验了。 2. 加推人工智能名片 加推对自己的产品定位与一般的名片产品有很大区别,其产品愿景是希望赋予销售力量,以微信小程序、企业微信和AI技术为基石,旨在通过一张名片让每个人时刻输出企业的品牌,实现全民营销,提升企业的销售效率。创建B2S2C闭环式销售系统。 加推使用其自行开发的AI算法,帮助销售员了解客户的兴趣点,比如对个人,还是对产品更感兴趣,都可以实时捕获到;另外,他还可以给客户打标签,筛选价值客户,比如标注为重点客户,这样一来,可以提高销售成单的机会。 销售员的AI雷达数据显示:杜先生查看高价A产品10次,唐女士查看平价B产品22次。通过他们浏览的页面与次数,精准掌握客户的兴趣点:杜先生购买力强,偏好A类目商品;唐女士更在意性价比,对B类型的产品非常感兴趣等。有了初步用户画像后,销售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与客户交流,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提高成交概率。 传统的纸质名片交换往往只是交换身份及联系方式,加推的人工智能名片让传统纸质名片从无交易、无互动的模式进行升级,销售员只需通过一张名片即可完成获客、转化、交易、服务、管理全销售流程,转化效率更高。 加推人工智能名片的AI雷达功能,可以实时跟踪用户行为轨迹,随时随地掌握客户在「想什么」,精准洞悉,高效沟通,从而促成交易达成。 BOSS管理系统可以让企业对销售的过程一目了然,更能实时掌握所拜访客户的意向,并通过销售漏斗科学算出客户的成交可能性,帮助销售快速促进成交。 3. 小名片 小名片的发展方向则和加推类似,产品在前端为个人及企业的信息展示,可以一键连接到公司的官网、商城。后端则是公司的人脉系统,可以辅助销售拓客。用辅助销售的人脉系统,也就是用“销售雷达”来定义名片后端。这个雷达能够捕捉到用户的行为,在微信群、朋友圈筛选出客户的印象。 比如,一位公司的销售人员在把名片发给客户之后,可以看到客户访问名片所关联信息的轨迹、停留时间,以及是否分享等情况。销售人员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就可以更便捷地筛选目标客户。 美国2B的SaaS市值与2C公司各占半壁江山,而在中国,SaaS始终不温不火,叫好不叫座。对于海量的中小企业来说,提升办公效率不如介绍几个客户来得实在些,绝大部分的企业的诉求就是获客。获客难、获客成本高是企业营销始终面临的问题。企业销售始终处于“忙、盲、茫”的状态。 小名片的目标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的销售场景中,每一次业务开拓是从交换名片开始,名片是企业销售拓展的标配。客户通过点一点、扫一扫就可以详细了解销售人员的个人信息、企业官网信息以及企业的促销优惠活动。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客户访问名片就实现了与客户的连接,销售雷达可与够捕捉用户行为、洞悉客户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小名片不仅能帮助销售人员扩展获客渠道,还能够帮助企业将客户沉淀在公司。 官方曾在报道中分享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小名片在北京有个做体重管理的客户,有50多家线下门店。今年国庆期间,从工厂里订购了一万台体脂秤,原本打算用派传单的方式吸引用户到店免费领取,到店后再由导购对到店用户进行二次转化。 小名片北京的服务商得知这个事后,就建议他使用砍价插件,邀请20个好友进行砍价,就可以以9.9元的价格到店购买到原价198的体脂秤。最后活动复盘时候,这场活动实际投入5.1万,带来的营销效果是20万次的曝光,到店的人数超21876人,到店用户在体重管理顾问的引导下购买服务的有1759人,一次国庆的营销活动实现了472.6万的收入。 4. 名片全能王 名片全能王的摊子则铺的更大,名片工具、商务社交、在线课程、旅行服务、金融服务、企业信用信息、招聘求职查询都在他的业务范围之内。作为这个领域的巨头公司也早就实现了自有业务盈利。 三、更多想象空间 在我看来,基于商务人群的名片产品的发展空间是十分巨大的,商务人群的消费水平和愿意为工作效率付费的特征也保证了名片产品一定程度上的可预期盈利能力。无论是针对C端商务人群的增值服务还是针对企业的付费产品都有庞大的市场。并且还有不少其他可想象的空间。 1. 面向企业的全流程设计服务 展示个人形象不仅仅是个人的需求,更是企业的需求。通过展现公司实力、团队成员背景、合作伙伴构成、成功项目案例等等信息都能使潜在客户更加信任本公司,对内也能提升团队凝聚力。 而企业客户一般不会使用名片成功提供的免费名片模板,而是大多数都希望能够设计一款带有公司特色的名片样式,大部分初创企业并不会聘请设计能力十分高超的设计师,这时作为平台方就可以提供设计服务。 只要客户来到我们平台,那么从设计样式到企业名片分发到最终在认领小程序中认领甚至最后的名片印刷都是一门可以横向扩展的生意,纵向更是可以与品牌设计公司合作为企业提供更高端和深入的设计服务。 2. 助力个人品牌打造 在2018年初IP这个词火爆全网之后,各大公司都纷纷投入资源力图打造自有IP,以便在品牌推广时更加省心省力,也能让用户产生文化认同感,成为长期忠实用户。 同样的一些自媒体和各个领域的大牛人物受到启发也开始走上了打造个人品牌之路,也就是想效仿小米做一场粉丝经济。虽然这项需求的目标群体用户较少(因为只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才有可能去打造个人品牌),但是其特有的自上而下的形式却为产品传播起到了很大的加成效果。 想一想,如果在专业领域内你的偶像使用了一款产品,并且你也发现了其中的价值,那么你是不是就很可能会去尝试一下这个产品?其原理和花大把大把的钱找明星代言类似,都是自上而下的KOL-粉丝的传播模式。 在实际场景中,某个领域的大牛人物和别人聊天,如果大牛一行一行字打出自己的经历和背景,那么难免有自夸和炫耀之嫌,但是如果直接发送一张电子名片带上这些信息,其体验就完全不同了,所以作者认为这一(符合人性)需求也很有可能会成为名片类产品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3. 商务资源广场 交换名片的目的是积累人脉,在需要时达成商务合作。但是有时一个一个人确认需要的渠道和资源又效率太慢、或是已有的人脉根本没有需要的资源。这时资源广场的价值就会得到明显的体现。 不同于交换名片是人与人之间的匹配,而是基于事件的事与事的匹配,更可以直接搜索相关的活动、渠道、资源、报价等等信息大大提高效率。 而社区的弱社交形式也可以提高用户的活跃程度和留存率,例如喜爱电子产品的爱好者经常会逛一逛贴吧,而不是有需要的时候才去一样。在事件与事件匹配成功之后就会再次回到人与人的根本连接关系,可以说:人与人的交换名片和事与事的资源广场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4. 商务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的建立和查看在前些年一直是国内商务大环境的痛点问题,近几年针对企业信息查询的产品也出现了很知名的产品,例如企查查、天眼查等等。 但是用户在实际场景之下除了看中企业信息之外同样需要了解对接人的信用评价情况,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即使是巨无霸公司也避免不了出现不靠谱的害群之马。被不靠谱的合作伙伴坑的灰头土脸的事情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 这时如果花上小小的20块钱就能查看到对方的商务信用情况(甚至不局限是商务信用),你会怎么选择?你会舍不得花上这一点点小钱吗? 互联网时代最值钱的东西永远是数据,近年最被看好的领域和巨头公司都在进行的布局无疑都与数据有密切关系。而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又没有什么查看他人信用的需求,所以现在的信用生意基本是面向企业服务的玩法,但是结合名片产品之后,笔者倒是认为商务信用可能是信用生意之中能够直接和个人用户产生交集的最大可能性。 以上是我对名片产品的浅析和想象,希望能对读者朋友们有些帮助。文章部分数据和观点来源于官方报道。
作者:杜昭,微信:duzhao55,微信公众号:设计的威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