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从第一次写作文起,语文老师就常说:“题好一半文,标题起好了,文章的开头也就立住了。”
在他的教导下,至今我都记得标题的作用,例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的线索、具有象征意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或者选取几个你日常阅读较多,比较喜欢的公众号,将它们的文章标题和阅读量数据做一个对比,自己来初步探索、领悟一下阅读量和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建议你做一个长期的数据跟踪对比,要特别注意图文阅读信息统计中从会话和朋友圈中点击的次数,这对于公众号的定位和发展大有裨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题的重要性不是我讲出来的,而是由数据作为强大支撑的。
01误区一:标题越长越好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短标题已死,标题越长,越能吸引读者点开阅读。事实上,这是一个没有产品思维、很不尊重事实的论断。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接触过微信公众号后台运作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文章的标题在不同版本和型号的手机上显示的字数是不一样的。 例如,同样一篇文章,在安卓版的小米Note手机上可以显示30字左右,而在iOS版的苹果8手机上只能显示20字左右。如果一篇文章的标题超过20个字,会造成许多读者的手机显示不完全。 试问,读者看不全推文的标题,会懂得推文的主题吗?如果不知道文章的主题,读者还会愿意打开这篇推文吗? 不过,这也不代表短标题就一定是好的、能吸引读者的。
既然读者会因为标题过长,看不懂文章的主题而不愿意点开文章,那是不是也会因为标题过短,不能充分理解文章的主题而放弃点开文章呢?
因此,过分追求标题字数的多与少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之所以不提倡标题过长,首先是从技术层面考虑的;而从内容层面来说,标题过长或者过短,都不利于吸引读者点开文章浏览。
02误区二:标题的信息量要大
曾经有个朋友让我帮忙修改一篇文章的标题,它的原标题是这样的:“农村妇女做自媒体月入过万:别在前途光明的行业里,选择失明”。 读完这个标题,大家有什么感受?我问了身边的几个朋友,大家的普遍感受可以用3个字来概括:看不懂。 前途光明的行业是什么行业?农村只有自媒体行业前途光明吗?农村妇女做自媒体怎么了?这件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后来,我帮她把标题改成了:“农村妇女做自媒体月入过万,你呢?” 我为什么这么改呢?我们先来简单地分析一下原来的标题,它恰巧存在我讲的两个误区。 第一,这个标题有26个字,过长,读起来费劲,难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原标题的信息量过多,不够聚焦。“农村妇女做自媒体月入过万”和“别在前途光明的行业里,选择失明”这两句话都是很不错的立意点。
单独而言是能够吸引读者,但是放在一起就显得冗长了,有些画蛇添足,起到了事倍功半的反作用。
这样看似平淡、不起眼的小反问句,加强了文章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与读者的互动,使读者产生了好奇心,不禁反思:“农村妇女月入过万,为什么我每天朝九晚九地上班却只有5000元的工资?” 最后需要再强调一点,当你在取标题时,要多想一想“少即是多”这句话,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爆点上的效果有时远胜于将所有的爆点全部呈现给读者。
就像糖吃多了,就忘记甜是什么味道了,读者通过标题接收的爆点太多时,反而不容易产生好奇心了。
03误区三:标题的作用就是概括文章内容
这也是很多人在取标题时最常进入的误区。
我们之前在学校读书时,语文老师经常强调标题的作用是概括文章内容,再加上传统纸媒新闻通讯稿的影响,使得大家习惯于把标题当作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东北人都用铁锹吃冰激凌了?真相是……》(人民网)
《取钱后,丢了毕生积蓄!她心生绝望时,一张小纸条出现了……》(人民网)
《为生命点赞!女儿“借”母亲子宫,生下自己的宝宝……》(新华社)
《母亲写给儿子的这21张请假条,让人泪目!》(新华社)
这是因为新媒体的信息呈现方式是折叠式的,正文是隐藏的,读者第一眼只能看到几十条标题,如果标题不能吸引读者点击,那阅读量自然不会高。 所以,标题也需要根据载体的不同来进行区分,从而使标题发挥正确的作用。
在我刚做新媒体的时候,常常为取一个好的标题而感到心力交瘁。有时候花费一夜时间想出来几十个标题,自己再一条条否定,最终精挑细选、反复修改好一个标题,结局却是被否定。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网易H5(wangyih5)
作者 l 吕白 来源 l 网易H5(ID:wangyih5) |